此人身高2米,本是一悍将,差点当成汉奸,65岁抗敌而死

马玉仁,是一位传奇式人物。

他是江苏盐城县人,13岁时,父亲病故,他和三姐养家,他的姐姐人称唐三姑奶奶,惯走江湖,领船贩盐,开堂收徒,枪法很准,号称苏北一枝花。受姐姐影响,马玉仁也是一身侠义。

他15岁时帮邻居打死一名土匪,以后拜师习武。十七八岁时,一次为人护秧水,打败两名好汉,名震四方。二十五六岁,他跟人习武,参加县级武考,榜上名列第八,后清朝废除科举,仕途无望。

以后,他重操旧业,当盐匪,一次与官家的缉私营火并,他击毙二人,伤三人,惹怒了两江总督刘坤一,被全省通缉。

马玉仁四下避难,走投无路时,由一寡妇介绍,投靠扬州游击统领徐宝山,先任伍长。不久升任哨长(相当排长),不久任领哨(相当连长)。后来。在剿灭“盐匪”中立功,升任管带。混到民国成立时,他已经是江苏陆军混成旅旅长,1913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0年,他成为师长;1926年他成为孙传芳手下第12军军长,授上将军衔。

马玉仁在个人外貌上很特别,身高近两米,大扁脸,双臂很长,垂手过膝,臂力过人。平时,他腰上一支二十响快机从不离身,衣服内还藏一支白朗宁小手枪。他不仅一身武术,而且枪法也十分准。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他站在冯玉祥和阎锡山一边,担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兼第27军军长。战役失败后,他率残部被追敌追上,左腿中流弹,右食指被打断,之后他在海上行驶22天才抵达大连,进入医院治伤。

国民政府得知他没死,下令通缉,没收他的家产。后来冯、阎又与老蒋联合,马玉仁又被免于通缉。但是,直到1932年他通过多种关系与南京政府说项,才发还部分财产,返回江苏老家。

解甲归田后,他围垦开纥,兴修水利。

正当他开垦的农业一派兴旺之际,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

马玉仁本来就是军人,在抗日热潮影响下,也立即招募兵员,准备为抗日效力。

谁知江苏省省长韩德勤对他抱有成见,认为他以前支持过汪精卫的改组派,在苏南沦陷后,如果马玉仁拉队伍在苏北为日本人卖命,自己将腹背受敌,于是以省长名义召马玉仁去开会,准备处决他。

马以为请他参议抗日大事,便欣然前往,一到韩德勤驻地,还没见到他本人就被软禁。

韩德勤与手下密谋杀马玉仁,但是手下说:“马在苏北影响大,势力大,杀之无名,会招惹非议,还是暂时幽禁为好。”

不久,韩德勤派人将马玉仁转送到武汉。马玉仁还不知真相。到了武汉,国民政府就是不让他回家,但准许他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后来,他请了许多人说项,又送了四个金盘子给戴笠,通过多种关系才终于把老蒋说通。国民政府委任他为苏北沿海抗日第一路游击司令。

马玉仁接到委任状后,表态说:“马某到苏北坚决抗日,为国捐躯在所不辞。”

以后,他七次派人去找韩德勤,请他补充兵员,发给粮饷。韩德勤对他还是怀疑,一再找借口拒绝。马玉仁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营编制的粮饷后,招兵三千,便开始了对日作战。

他多次抗击日军,但是也遭到日军的围剿。为此,他手下的参谋金新吾几次劝他走“曲线救国”的道路,投降日军,保田保家。马玉仁下令亲信中队长将金投入水塘淹死。然后,他向官兵训话说:

“我们是中国人,是抗日的部队,只能跟鬼子拼到底,决不做亡国奴!”

1940年1月3日,陈洋镇日军由汉奸带路,包围马玉仁在安乐港司令部,企图将他的抗日部队一网打尽。

马玉仁集合部队训话:“弟兄们!鬼子太猖狂,要消灭我们,我们坚决顶住,与他们拼到底。”说完,拔出盒子枪,押阵断后。行不足里,就与鬼子相遇,他一把扔掉大衣,下令部下冲到前面的河边,埋伏阻击。可是,一些官兵迟疑、胆怯。他举起盒子枪,大喝一声:

“枪打无福的孩子,跟我冲!”

在激战中,他打倒一排日军后,自己也被日军击中一条腿。敌人冲锋过来,他的腹部又中一弹,忍痛转身,向后大步撤退,下令士兵轮番掩护,越过一条小沟,跑了十来丈远,终于因伤势太重,倒在自家的棉田里。卫兵来救护,他说:“我不行了,你拿我盒子枪,掩护他们撤退。”

他躺在地里,鬼子追逐撤退的官兵而去,他反而脱险了。随后,为防止敌人返回搜索时认出他,他把身上的怀表、小手枪包好,扔出一丈余远。

但是,由于无人跑来施救,马玉仁终于因为流血过多而牺牲在棉地里。

他牺牲时,正好65岁。

马玉仁牺牲后,韩德勤痛哭流涕,派人远道送来一副挽联,联曰:

功令总动员,视死如归,后死安能知死所。

偏师抗顽敌,毁家纡难,先生早不计生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