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块唐朝的石头,被日本抢走,中国多次索要均遭拒绝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物流失大国。在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中国不少珍贵的文物都被侵略者抢走了。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47个国家。其中日本人曾经抢走了咱们一块石头,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堪称中国的国宝。被抢走之后中国曾经多次向日本索要,但是日本人就是不肯归还给中国。

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口。1908年,鸿胪井刻石被日本海军士兵发现,日本镇守府司令长官中将富冈定恭见此珍宝,立即下令将此刻石劫走,用船运往日本,至今尚未归还。鸿胪井刻石被运到日本后,藏于宫内省怀天府。日本人于1911年12月在水井的原址附近立了一个碑,碑的正面刻有“鸿胪卿之遗迹”。

一块石头而已,为何如此宝贵?这块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不是一般的石头,话说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当时统治东北地区的是震国,主体民族是靺鞨族,首领叫大祚荣。唐玄宗使鸿胪卿崔忻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震国也就改名为渤海国,东北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版图。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旅顺都里镇,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刻石一块,永为证验。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1895年,清军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方亭,护卫刻石。

鸿胪井仿刻石

这块石碑在后世看就厉害了,这是是唐册封管辖东北的见证,记载着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意义重大,又被誉为“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甲午海战后被日军作为战利品掠走,至今沉睡在日本皇宫,超过一个世纪。有人说,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被掠夺到海外分量最重、体积最大、最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二战日本战败投降,当时这块石刻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也借一直没有向日本索还。加上这块石头一直存放在天皇的宫殿里,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后来中国才知道当年日本的做法。等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再索要时,日方拒不归还。

虽然有些民间爱国人士提出以天价购买回来,但均遭到日本的拒绝。对于这种做法,很多专家认为不可取,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追讨,而不是购买。如今民间有不少组织,仍然致力于追讨这块石刻的行动,但愿有朝一日国宝能重回祖国怀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