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饺子

饺子,美国人叫它“dumpling”,这个词在英语中除了‘饺子’之意外,还被解释为水果布丁、面团、汤圆等。因此,美国人把中国饺子与包子、混沌、汤圆、春卷,甚至西安的馍夹肉混为一谈。我在访美期间,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中美春节联谊会,看到许多美国学生和教授来吃中国团圆饭,其中不仅使我感触到中国年庆的魅力,更体察到在一个美国人的眼中对中国饺子、中国年饭的态度和思想。

01 从饺子

中国年最让美国人感兴趣的就是包饺子,年三十这天,学生会的组织者从早上到拉伯克的超市采购,到学生活动中心洗菜、切肉、擀皮一些列准备工作忙到了下午2点,受邀请的美国学生和外交来到中心食堂,一起感受包饺子文化的快乐。一位在德州理工大学退休的老教授詹姆斯说:“中国人包饺子这一传统好呀,把肉馅放在皮的中央一挤,馅就被压缩成紧凑的一团肉丸,吃起来有韧劲。中国人之所以对饺子乐此不疲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承是以家庭为基础,国家构成的最小单位是家庭组织,家庭稳定了,国家也就安宁了。包饺子正如一个家庭,大家讲的是团结,人心齐泰山移。

看你们中国改革以来飞速发展,高铁几乎遍布着各个省市和地区。再回头看看美国,美国加州高铁从规划到论证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前不久,据相关部门透露,中国北车准备竞标此项目。太好了,毕竟,中国近年在高铁建设上的技术成熟,走到了世界最前列。”(这段话经过翻译整理成文,詹姆斯的原话是断断续续的)从一个大学的老知识分子口中得知,美国人来凑热闹包饺子,不仅仅是感受那份喜庆,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学习中国的家庭文化传承,这点正好与西方家庭处于独立自给、分离涣散的状况相反。

02 西方文化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腐蚀

中国家庭历来都是继承“子承父业”,“儿养老子”的社会良好风尚,这种儒学为宗的家庭伦理,被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然而,随着西方文化东渐,中国家庭文化分崩离析,处于风雨飘渺之境。举目环顾四周,中国社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还在吗?父辈留给后代的家产还能够相传家庭烟火吗?我们的后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还能够有口饭吃吗?既然这些都不复存在,那么,传统意义上的“子承父业”、“儿养老子”的中国式家庭传承将不复存在。据相关数据证实,中国在2020年后,将步入老年化社会,60岁老人将达到2.55亿。

至此,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方式将被迫减慢,在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化体系尚不健全的时代,单纯靠政府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显得极不现实。在我们的后代工作很不稳定的严酷现实下,“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将变成空谈。想到此,我们深深感触到,中国改革始,最大的遗憾就是忽略了家文化的建设,社会也没有能够创造家庭能够传袭相继的环境的条件。因此,当下社会对注重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儒学倡导的家庭伦理文化的呼声此起彼伏。

03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饺子文化

饺子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它的文化要义在于传承那份中国家庭式的亲和与热闹,使其每一份家庭成员都在“家”的文化中感到安全与宁静。中国社会注重家庭文化构建,这与西方任何社会都不一样,中国注重血脉相承,中国人过年人人都得回家,回家就是强调了家的团契与凝聚力,自上而下分发红包,晚辈向长辈问候,同辈商议处理家庭事务,小辈嬉戏打闹,灯笼、鞭炮、年钱、新衣,处处显示出过年的喜庆氛围。

美国人很羡慕中国式的过年,一家人团结和气,互助商量着处理大事、要事。久而久之,这种治理家庭的集约模式也影响了国家治国的管理,中国政府治国靠团体力量,集体智慧、商量办事使中国政府一直处于高效率办事的一种成功模式。在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庆之际,不少国外媒体高度赞扬和评论了中国政府的集体领导和智慧,一个从改革前GDP相当落后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间仅仅才花去40年的时间,这是世界的奇迹,也是美国人最看重的地方。

因此,美国友人来过中国年,与中国人一起包饺子,看重的绝非是一顿饭的喜庆气氛,而是隐含于在饺子中的更深层要义——血脉相承的家庭文化、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的国家战略,还有那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团契、凝聚、集合的力量等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