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借用一成语,将强敌比作项羽,曹操听罢却非常高兴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郭嘉传》注引《傅子》,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故事的主人公为郭嘉。原文如下: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袁绍见到饥寒交迫之人,就会非常怜悯,这一点从脸上就能体现出来,但是他对于没看到的,就完全考虑不到,这就是一种不识大体的妇人心肠。您也会经常忽略一些小事,但面临大事时,您就会将其与四海的情况相互联系起来,考虑的周到细致,不会出现不周全的情况这第七胜便是仁义。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郭嘉口中的“妇人之仁”,意为不识大体的仁慈恩惠。这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时值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的力量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与袁绍集团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对于战胜袁绍、夺取中原霸主地位,曹操信心不足。他自己也表示:“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

就在连曹操本人都对战胜袁绍缺乏信心之际,郭嘉却坚定地认为,一旦与袁绍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必胜无疑。为此,从政治、军事、道义、用人、用兵、决策、个人品行等十个方面,对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进行比较和分析,这便是著名的“十胜论”。本文的这个成语故事,便是其中第七胜的内容。

有趣的是,在这个成语故事中,郭嘉虽然将袁绍比喻成楚汉称霸时期的项羽,但却是从项羽与袁绍共同存在的一个巨大弱点——妇人之仁这一角度进行阐述的,难怪曹操听完觉得郭嘉说的既客观又精准,从此坚定了与袁绍展开战略决战的信心。

参考书籍:《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