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他们早已猜到了奸臣打梁山泊的结果,还曾嘲笑

攻打梁山贼寇,这是大宋朝廷的一件大事。

可是,这件大事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环节,都是奸臣在做,或是调兵遣将、或是亲自出马等等,忠臣们却在一旁看热闹。

此时,奸臣似乎成为了忠臣,忠臣似乎成为奸臣。

这只是似乎,因为忠臣还是忠臣。

对于梁山泊,要做的应该是抚,而不是剿,因为朝廷没有剿的实力,除非把镇守边疆的老种和小种相公等调来。

可是,他们在边疆拒敌,一旦大军调离,边疆不稳。

所以,大宋朝也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了。

忠臣也想为君分忧,可争不过奸臣啊,奸臣想出风头,想抢功,希望通过这些继续受宠。

就这样,忠臣只能看着奸臣像小丑一样的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并且还是用病猫去捉老鼠。

奸臣们派出的武将,忠臣并不看好,因为他们大多是赋闲在家,或是不受重用,已经久疏战阵的武将,武艺高强,个人英雄主义极重,排兵布阵稍差。

唯一能挑起大梁的是那呼延灼,可他也没有考虑周全,白白的把凌振“送给”梁山泊,对自己的连环马阵也没有做到知已知彼,他若早想到徐宁可以破,完全可以在出征前就把徐宁带上,断了梁山泊救急的路。

呼延灼、关胜等人,强在武艺,弱在排兵布阵和自高自大。

这也不奇怪,他们都是名门之后,小小梁山贼寇怎么能敌得过他们呢。

关胜投降梁山泊之后,奸臣们又派出了两位武将,这次忠臣们还是没有争,但嘲笑了。

原著道:“天子又问蔡京曰:似此贼人猖獗,可遣谁人剿捕此寇?蔡太师奏曰:臣量这等山野草贼,安用大军。臣举凌州有二将:一人姓单名廷圭,一人姓魏名定国,见任本州团练使。伏乞陛下圣旨,星夜差人调此一枝军马,克日扫清水泊。天子大喜,随即降写敕符,着枢密院调遣。天子驾起,百官退朝。众官暗笑。”

此处的“众官”指的是忠臣,奸臣的党羽是不会嘲笑奸臣的,只会拍马屁,只会指鹿为马。

事情的结局正如忠臣所料,这两位也败阵,奸臣又给梁山泊送上了两位将领。

先前呼延灼、关胜等武将出征前,忠臣们没有笑。

没笑,不是认为这两位能获胜,而是还没到嘲笑的时候。

等到单廷珪、魏定国的时候嘲笑,笑的不止是两位武将弱,还有笑奸臣弱智,除去征讨想不出别的办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忠臣会考虑这点,可奸臣不会,他们嚣张跋扈惯了,自认为无敌于天下。

只可惜,他们只是一厢情愿。

欺压百姓、欺压百官那是有皇帝给他们撑腰,可梁山泊好汉不买账,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要斗到底。

奸臣努力了几回,最后亲自上阵也败了,忠臣们站出来收拾残局。

若是奸臣早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把难题推给忠臣,朝廷武将也不会降那么多,宋江等人的实力也不会那么强。

梁山泊的成长,奸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他们为梁山泊输送了十几位武将。

十几位武将虽然不多,但这让都是山贼草寇的梁山泊有了正规军,整体实力得以提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