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拿出借据,是70多年前八路军写的,相关部门核实后如数偿还

中国历代朝代更迭,百姓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早在唐代君主就知道要处理好军民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的民间老百姓向来民风淳朴,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刻,很多人奋不顾身,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各地的老百姓同心协力,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在这期间,民众向八路军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时八路军条件很艰苦,由于缺乏物资和金钱,所以在对抗日军的过程中经常会从老百姓那里获得援助。老百姓知道八路军的好,都非常愿意出手帮助八路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为八路军做点事,这一点让人非常感动。

有时候八路军缺军粮了,就会派战士们下乡去采购粮食,很多人家想要免费提供给部队食物,当时八路军中有军规,不允许随便拿老百姓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八路军和老百姓之间都会等价交换。如果实在没钱了,八路军便会写下借据,等到以后有钱了一定会还上,老百姓对八路军非常信赖。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一个老人拿着一张借据来找相关部门索要偿还。借据上写的时间是1946年,八路军某部曾经向此人借过一千多万的法币,这人叫做郭建英,在当时是一个富商,相关部门核实后,确有其事,于是一分不差地归还了他所有的金钱。

八路军除了借钱,还借过粮食。当时有一个叫做周模旦的大户人家,曾经在八路军缺粮的时候,借给八路军一百斤粮食,可能放在现代这些粮食不算什么,但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特殊,这些粮食是非常宝贵的,可以救活很多人,对于抗战有着重大的意义。周模旦在去世的时候,将所有的欠条都烧掉了,但政府这边有备份,某次工作人员在革命遗址考察是发现了这份历经沧桑的借据,依稀辨认出了是欠下周模旦一家的借据。后来经过向上级汇报,核实了情况后,当地部门找到了周模旦的后代,并且把当年欠下的粮食归还给了周模旦的两个孙子。

抗日战争时期,全中国上下一心,共同对敌,虽然很多老百姓没机会上战场,但是他们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证明了对于抗战的决心,并且宁愿自己挨饿也不会让前线的中国将士们没饭吃,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在关键时刻的团结力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