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后为什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原来一切都是美国控制的

我们都知道日本全面侵华前就狂妄的扬言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灭亡中国,虽然之后这句话成了笑柄。但全面抗战开始后一年的时间内日本的确占据了中国大片的国土,以当时日军的进展速度似乎用不着两年中国就要亡国了。让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是,1938年6月的武汉会战后中日双方的战线就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我们教科书上所讲的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似乎在全面侵华的第一年就把全部气力都用光了,之后便和中国相持了4年才在珍珠港事变后再次爆发。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没有充分准备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没有做好鲸吞中国的准备,直到全面侵华前日本天皇都下不了决心,他害怕日本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里再也拔不出来了,最后还是日本军部不断鼓动日本天皇才最终下定决心。日本军部认为只要三个月内打下南京,中国政府的抵抗意志就会消失,陆军大臣杉山元甚至在天皇面前承诺一个月解决中国事变。他们大概是参考了满清入主中原占领北京后半个北方几乎是传檄而定的历史,不料仅仅淞沪会战就给他们一个狠狠的耳光,然后为了彻底瓦解中国人的抵抗意志他们又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也是参考满清入主中原的做法。当时的日本对中国人的蔑视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认为中国人都是天生的奴才,而且并不在乎谁当奴隶主,所以只要占领南京或制造一两次大屠杀后就能把中国人吓到。也就是说,日本人当时并没有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更别说为此制定长期作战的详细计划了。他们眼里只有满清入主和九一八这些以小博大大获全胜的历史,满脑子赌一把就能获胜的念头,完全寄希望于对手的懦弱而不是自身的强大。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想法被中国军民的抵抗破灭后日本人仍然死性不改,叫嚣要半年解决美国,他们还是在赌只要短期内给予美国重创美国就会缩回本土不敢再和日本争夺太平洋了。其实在甲午战争前日本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当时为了和清朝作战,战前日本准备了三个方案,1号方案筹款3300万两军费,2号方案7000万两,3号方案1亿两,甚至连详细的筹款计划都制定好了。但九一八鲸吞东北将日本的赌徒心理提到了极点。

2:财政不足

1937年的时候日本经济规模大概为200亿日元,当年财政收入47亿,从七七事变开始不到半年军费就花了33亿,也就是说半年的侵华战争就消耗了日本财政收入的70%。日本这时才开始仓促的号召民间捐献和发行战争债券,总算在当年能维持运转。但1938年上半年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投入军队数量也持续增加后,日本的军费也不断膨胀,即使把当年财政收入的全部都投入进去也无济于事。日本为了军费想尽一切办法,甚至用上了老招数,让本国女人卖淫筹集军费。在日本投降前,日本人在东北就开了800家妓院,在华日本妓女将近10万人,但卖肉钱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这时候美国人可是帮了日本大忙,1938年美国给日本1.25亿美元贷款买资源武器和生产机器,而同一年中国以资源为抵押也不过得到美国0.25亿美元贷款而已,即桐油借款。

3:资源不足和技术产能不足

如果说财政不足还能靠压榨国民坚持下去的话,资源的不足就是要命的事情了。要知道日本本土几乎没有什么资源,占领东北后煤炭和铁的确不愁了,但战争牵扯到的物资可不止这两样。如橡胶、铜、石油、硫酸、、、、,很多中国不是没有就是还没发现或稀缺,日本只能从美国那里获取物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拼命抢劫的财富自己还没享受就进了美国人腰包,日本人气得肝疼。仅仅1937年前6个月日本进口美国钢铁就达到130万吨,废铁比1936年增长1.7倍,1939年比1938年废钢铁进口又增长9倍。1937年日本进口美国石油550万吨,当时日本石油消耗的70%都是美国供应的,1940年8月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对日本出口的石油比前6个月总数还多。除了铜、钢铁、石油、橡胶等等资源外,机床、大型机械或机械核心部件的进口也占了20%,因为当时日本的技术能力并不强,许多特种钢板和机床或精密机器的核心部件都只能靠美国供应,于是美国在参战前供应了日本足以再打几年的机械机床和备用的零部件。如果说物资和机器这些还能说给民用的话,1938年美国卖给日本的飞机价值高达1745万美元,是1937年248万美元的7倍!从1937年全面侵华到40年日本从美国进口了7亿美元军事物资,即使是在珍珠港事变当年前三个月,美国供应日本的石油和飞机仍然比1940年增长一倍以上。

4:后勤供应能力不足

二战时期日本8年生产的弹药为400万吨,还不及苏联4年时间生产的一半,日本8年弹药产量大概也就是欧洲战场一两次大战役的消耗量,可见日本的产能和美苏之间的差距之大,这还是日本吞并东北以及美国提供大量机械机床后的结果。如果是在沿海打战的话以日本的生产和后勤供应能力足以满足百万大军的作战,但到远离海边900公里的武汉日本后勤供应的极限只能保证30万人的会战了。也就是说,如果国军能守住日军30万人的攻击,那么双方的战线就能稳定了,这也是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综上所述,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必然的。日本的财力在1938年开始就入不敷出,并无力再扩大战争,甚至还要美国贷款给他购买物资持续战争;除了财政外,日本的资源完全依赖美国供应,实际上日本怎么打打到多大程度都是被美国控制着的;最后就是日本攻击力量随着距离拉长而削弱,到了武汉就是中日双方力量持平的地方了。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