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自称“西楚霸王”,原来不是为了好听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数不清的英雄好汉,说不尽的名将贤君,叹不完的历史典故,其中有一人,在当世名震八方、声威犹如天神,传后世无尽唏嘘、兵败令人扼腕,他就是"华夏第一战神"——西楚霸王项羽。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也许记不得多少帝王将相的名号,但唯独"西楚霸王"的称号,必然流传百世、人所共知。这个称号如此霸气侧漏,但放到项羽的身上,却看起来再贴切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看看项羽独特的用兵之法与无双战绩。古来多少名将,谋略过人,用兵神出鬼没,打起仗来拼的是智力压倒对方,兵法压倒对方。姜太公年迈入世,帮助武王夺得天下,靠的是权谋与奇计,还有《太公兵法》流传后世,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效仿太公的名将不胜枚举:兵圣孙武、人屠白起、兵仙韩信、卧龙孔明、武穆岳飞,可以说这些是兵法谋略派的典型,简单说来就是:费脑子。但是项羽用兵却与这些名将南辕北辙,他不读兵书、不善谋略,但是战绩却是千古无双,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仅逢一败,还是高祖刘邦、兵仙韩信、留侯张良以及一大帮声名享誉后世的名将:彭越、英布、周勃等一起合作才做到的。

项羽用兵,只靠一个字:"勇"。遇到强敌,兵力差距悬殊,这仗怎么打?不同时期的名将有不同的办法,或诱敌深入,或坚守待援,或出奇兵偷袭中军帅帐,或抄后路烧掉敌方粮草,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只有战神项羽,眼中从来没有兵力劣势的概念,打仗从不屑偷袭、迂回这些"雕虫小技",上来就是一个字:干!

秦将章邯,绝境之下,带领着一帮奴隶与囚徒,转战千里,所过之处,各支起义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项羽的叔父项梁也在大好形势之下,被章邯出其不意的干掉了。可以说,这是秦国最后一位名将,也几乎完成了逆天改命的壮举。可惜的是,年轻的项羽横空出世。项羽率兵5万,对阵手握40万大军的章邯,却没有丝毫犹豫、退缩,破釜沉舟,九战九胜,全歼秦军,一举封神!此战过后,围观的诸侯将领拜见项羽,一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可见这一仗对这些将领的震惊是多么的深刻,项羽其人在众将心中已然是神一般的存在。而这一年,项羽方才24岁!

高祖刘邦,当年在项羽和秦军在巨鹿激战之时,趁机率一只不足万人的偏军西进,先克宛城、入武关,又在峣关策反秦将,待其投降后又一举歼灭,最终迫使秦王子婴投降,也算是智计狠辣、兵法卓绝。楚汉对峙之时,刘邦趁着项羽攻打齐国之际,出兵56万直捣空虚的楚国都城——彭城(今徐州),轻而易举攻下,项羽此时面临绝境:大本营已失,齐国还未攻克,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孤军外悬。而西楚霸王却十足大胆,他留下主力继续攻齐,自己仅率精骑3万返回救援,夜间抵达、拂晓进攻,面对十余倍于自己的汉军,全然无惧,仅半日便大破汉军,歼敌10万!刘邦大败而逃,项羽乘胜追击,面对楚军猛烈的追击,汉军始终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最终在睢水上,汉军全军覆没,刘邦仅带10余人逃走,连妻子和父亲都成了俘虏。这一年,项羽27岁。

可以说,西楚霸王的名号,放在项羽身上实在是实至名归,在此之后,也从无人再敢自称霸王!隋末,有人拍李密的马屁,称全盛的李密为霸王,立即引来众人嗤笑,可见霸王之称,已然成为了项羽的专属。

那项羽为何自封西楚霸王呢?难道只是因为该称号无比霸气,乃是一个志得意满的年轻人为了好听自娱自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西楚霸王"这个称号是有讲究的:"西楚"是古代楚国"三楚"之一,所辖之域约今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淮北及江南部分、江苏省全部、上海市全部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项羽的政治愿望是"衣锦还乡",因此返回故乡彭城定都,国号"西楚"理所应当;而"霸王"的称号却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霸气、霸道之意。

"霸"字在春秋战国时期与"伯"同音同意,都读"ba",是"排行第一"的意思,所谓"伯仲叔季"就是用了此意,商末西伯侯姬昌,读起来应当是"xibahou"。而项羽自称"霸王"就是因为这是战国时期的传统,因为他是诸侯王中不折不扣的首领,说到底他是看不起"皇帝"这个称谓的,他要做的是效齐桓晋文事,尊王攘夷,九合诸侯。

也正是因为项羽自称了霸王之后,"霸"这个字方才有了霸气、霸道之意。不知各位读者是否同意笔者的这种观点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