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45万赵军被围,赵王为何不派廉颇救援?

公元前262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攻下了韩国的野王(河南省沁阳市)之后,野王北面的韩国上党郡跟南边的国都新郑切断了联系,孤悬于外了。上党郡长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将上党地区17座城池全部献给赵国。赵孝成王王接收了上党郡,激怒了秦国,长平之战拉开帷幕。

那么,秦国白起围赵期间,为什么其他国不去救援呢?难道他们都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这得从两个方面分析:

其一是赵国自身的原因,长平之战初期,赵国的主将是廉颇,也是战国时期一位了不起的名将,可是赵国实力没秦国强,赵国打不过秦国,屡战屡败。

针对赵国的败绩,赵孝成王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想割地求和,和秦国谈判。丞相虞卿认为求和会堵死其他国对赵国的援助这条路,但赵王没听劝,坚持与秦国和谈,结果不出虞卿所料,秦军更来劲了。

其二是秦国的政治外交工作做得好。长平之战期间,赵孝成王派出使臣到魏国和楚国去求援,然而由于之前秦国丞相范雎的宣传攻势做得是相当的出色,进而使得魏王和楚王一致认为,赵国和他们并不是同一个阵营,如果这次出兵相救,那并不排除赵国以后还会进入到秦国的怀抱。这也正是由于赵王之前的错误决定导致的结果。

眼看楚魏两国救援无望。情急之下,赵孝成王就想到了齐国。五年前齐国曾经派兵帮助过赵国打跑了秦国。

赵孝成王是满心希望着齐国这一次还能够鼎力相助,协同赵国度过难关。然而在这几年当中,又是范雎的“远交近攻”的政治外交策略已经深层次地给齐国起了洗脑作用。这如今的齐国,已经在秦国的糖衣炮弹攻击之下,坚定地倒向了秦国那一边。

此时的赵国彻底孤立无援了,而秦昭王的后继部队已经抵达了长平,是直插丹朱岭,进而彻底地割断了长平和邯郸的路径,将赵军逼入了粮草断绝的境地。

前面讲过,战争初期,赵国的主将就是廉颇,廉颇是有勇有谋的老将,他一看硬打拼不过秦国,那就攻不足而守有余,做好防御工事,坚守不出,这样和秦军一度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秦国一看攻打赵国费事,丞相范雎又使了一招离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消息:秦国人真正服的只有马服君的儿子赵括,赵括要当了主将,秦军只能撤军了。

这时赵王做了第二个愚蠢的决定,把主将廉颇换成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结果进了秦军的包围圈。那么,即便是赵王派廉颇再去救援,第一是无兵可派了,第二是已经回天乏术了,赵军失败已成定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