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被包围了46天,这时候廉颇在做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啊

长平之战赵军被包围了四十六天,这时候廉颇在做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啊!

史论纵横认为廉颇是一个很擅长守城的将军,但也正是这连续六年的坚守,使赵国等同于灭国,后再无崛起之力。

那么,在长平之战赵军被包围的时候,廉颇在做什么呢?

肯定是在家生闷气啊!

我就要防守,你就要出击,现在好了吧!被包围了吧!傻了吧!

长平之战,如果坚决执行廉颇的作战思想,秦军应该很难打败赵国,问题的关键应该是赵国坚持不下去了。

长平之战后期,秦昭王曾下令征招十五岁以上男丁一律从军开赴前线,这是做什么呢?秦国作为包围的一方,军力本就更胜一筹,白起曾提前十年准备粮草囤积前线也不缺军粮,没理由在战争前期后期不增兵,反到了大胜在即的时候增兵?答案只有一个,为越过长平攻击赵国做准备,几百里的上党山地需要更多的徭役人员才能将后勤粮草运输到邯郸城,攻打赵国腹地,发动灭国大战(但却又因为极速增加的人员反而使得秦军储备军粮不足,这又导致秦昭王犹豫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越过上党几百里地灭战)。

史书记载。赵括被围后,秦王到河内发民众往长平阻绝赵国的救兵及粮食。齐楚救援赵国。秦王说若是几国同心协力,退兵不迟。要是他们一盘散沙,那么就趁势攻击。赵国向齐借粮,齐王没借。赵括等不到救援,突围失败,全军覆没。

此关键时刻,赵国为挽回败局也曾极力征召了大量老弱残兵欲前往解围,可面对强大的秦军援兵阻击,救兵一次又一次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急转直下的局面,也令因被撤换而借伤痛的理由在休养的廉颇始料未及,可面对大势已去,他仍毅然决然地请求为国效劳,可苦于实在无兵可招,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欲前往无异于又一次以卵击石。最终,空怀一腔救国热血的他也只能望着前线方向,仰天长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