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罗马皇帝的私人领地 也是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石

公元前31年,屋大维(也就是后来的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率领罗马军队,与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七世和安东尼的联军在亚克兴海角展开决战,屋大维获胜。公元前30年,屋大维乘胜进军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他向世人宣称:“我将埃及归到罗马人民的治下。”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在绝望中先后自杀。这一年,罗马吞并埃及,正式将其设为行省,这也成为罗马彻底埋葬共和旧制的标志。从此,埃及成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行省之一,成为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石。

地中海世界的坚固堡垒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西临利比亚沙漠,东濒红海,北临地中海,南接苏丹地区(古代的努比亚),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这片广阔的大陆有很大一部分是沙漠。埃及人的母亲河——尼罗河,在这里纵贯南北。古埃及人认为,只有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才是埃及的土地。其疆域的划分也是以尼罗河为主导,北到地中海,南到尼罗河第一瀑布(the First Cataract),即阿斯旺(Aswan)附近。根据埃及地形的变化,古代埃及以孟菲斯(Memphis)为界,被大体分成上埃及和下埃及两部分。

这片狭长的地域北临地中海。地中海沿岸海岸线平直,除了亚历山大里亚港以外,没有多少可供船只停泊的港湾,所以外敌难以从海上进攻埃及。埃及南部以尼罗河第一瀑布为界,更是难以逾越的天险。尼罗河河谷的东西两侧都是沙漠。西部沙漠也叫利比亚沙漠。在西部沙漠地区,零星分布着若干个绿洲。除了面积最大的法尤姆绿洲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人口比较稠密,其他绿洲由于面积不大,在埃及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东部沙漠(也称阿拉伯沙漠),没有绿洲,只有一些干涸的河道。东部沙漠遍布山地,盛产各种矿物以及各类建筑石料。这些沙漠地区人迹罕至,就连埃及人自己也把它们看作是与西奈半岛、努比亚一样的国外领土,一般不把其归于埃及本土。埃及有了这些沙漠作为与外界的缓冲地带,在古代历史上很少受到外敌入侵。

罗马帝国的粮仓

尼罗河是地球上最长的河流,形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流经超过6600多公里,穿过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带,注入地中海。每年7、8月份,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尼罗河河水流量剧增,埃及进入“泛滥季”(Inundation)。泛滥季之后,随着河水逐渐退去,水流从上游裹挟来的大量泥沙在两岸淤积,留下了富含营养的沉积土壤。一层一层的淤泥沉积在狭窄的河谷地区,形成了今天的河泛平原。在尼罗河入海口处,也由于泥沙的淤积而形成了肥沃的三角洲。这种沉积土壤呈黑色,培育了悠久灿烂的埃及文明,所以,古埃及人称他们的国土为“凯麦特”(Kmt,古埃及语“黑土地”的意思)。

除了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开罗西北大约100公里处的法尤姆(Fayum)绿洲也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出产的粮食大约占埃及粮食总产量的1/10。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古典史家希罗多德这样描述埃及。这句著名的格言毫不夸张地表明了尼罗河对于埃及的重要性。从托勒密王朝后期开始,埃及作为罗马的附庸国,就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向罗马及其行省输送粮食。根据犹太史家约瑟夫斯的记载,恺撒时期,罗马城每年有四个月的时间依赖埃及的粮食供应,埃及每个月向罗马提供的粮食能赶得上犹太行省一年上缴的贡赋。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也认为,内战时期,罗马城的生存依赖于非洲,非洲的粮食供应在内战中具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罗马帝国建立后,埃及继续源源不断地向罗马输送财富和粮食,成为罗马帝国的粮仓。

皇帝的私人领地

屋大维于公元前30年离开埃及。离开之前,他可能已经考虑到埃及及其首府亚历山大里亚所拥有的重要地位,所以屋大维并不放心将埃及委托给任何元老,因为这不只涉及经济利益,也存在政治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埃及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罗马行省,而是罗马皇帝的私人领地。在离开之前,他任命骑士阶层的科尔奈利乌斯·加鲁斯(Cornelius Gallus)担任埃及总督,全权负责埃及事务。

埃及总督的职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埃及总督仅对罗马皇帝负责,不受元老院管辖,是埃及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对行省管理的所有方面拥有控制权,包括财政、司法以及部分军队事务,任期一般为三年。总督掌管赋税、控制亚历山大里亚,与其他官员主持管理重要案件的审判,并在一系列官员的辅佐下统领军队。他受到的唯一的限制是当人们反对他或者对他的行政管理、司法审判等不满意时,可以不经过他本人而直接向罗马皇帝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奥古斯都为了严密控制行省总督,以防止行省总督专横跋扈、独霸一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总督人选上,埃及与其他行省不同,它由身份等级相对较低的骑士来担任,由皇帝任命并直接对皇帝负责。有时候被释奴也可以担任这一官职。其次,严密监控行省总督。严格要求每个行省总督都要定期如实地向皇帝报告其行省的一切情况,对于势力膨胀的总督,随时撤职。第一任埃及行省总督加鲁斯,曾率领罗马军队进驻埃及,立下赫赫战功。通过加鲁斯的治理,底比斯科普特斯(Koptos)地区的叛乱城镇明显减少。但是,他在任期间,个人势力不断膨胀,甚至忘乎所以地吹嘘自己的功绩,声称是他本人带领罗马军队向埃及以南地区扩展,从而使罗马版图达到前所未有的范围。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奥古斯都的猜忌。奥古斯都将他免职,并禁止他再进入埃及行省,最后他被迫自杀。最后,严禁元老等权势人物进入埃及,这样可以防止权势人物占据埃及,割据称雄。公元19年,提比略皇帝的侄子日耳曼尼库斯就因为擅自进入埃及,受到罗马皇帝提比略的猜忌,最后不得善终。

罗马统治者通过对埃及的严密控制,保持了埃及的稳定,维持了埃及经济的繁荣,为最大限度地攫取财富创造了条件。埃及财富源源不断地向罗马输送,为罗马帝国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罗马帝国埃及行省军事政策研究”(15SQR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佃玉

原标题:埃及行省——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石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