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草民,不屈服于命运,最终完胜长勺

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乡间武士,他精通武艺,也略懂谋略,善于用兵,在鲁国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在著名的长勺之战中以少胜多,拯救了鲁国。曹贵从小出生在乡间庶民之家,但是十分勤奋学习,有一副侠肝义胆,当时在劳动生产的空余时间,跟随别人学习武艺,或者自己去研读兵书,时间久了,他自己武功高强,精通谋略,学得满腹经纶。

在他刻苦习武练兵的时候,有很多乡民都嘲笑他,说他这种打仗的事情都是那些权贵之人该想的,你一个平民布衣要好好的耕地,整天舞刀弄棒就是不务正业。他对于这些议论都是一笑了之,还是专心研习兵法。乡间偶尔会进行比武打擂,每次比武他都能打赢,慢慢的就小有名气,当时有一个有识之士看到曹刿觉得他将来会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于是劝谏他去面见国君,求一个大将军的职位,可是曹刿却拒绝了,他说,习武练兵是自己的爱好,而且现在是和平时期,军权都掌握在那些权贵的人手里,不会有平民百姓的份,他想等到国家动乱的时候再去谋得职位。

公元684年,齐国新君主登上皇位,被称为齐桓公,当时正好鲁庄公打算讨伐齐国,齐国也正在商议抗争的事情,管仲劝齐桓公不要急于用兵,但是他不听管仲的劝谏,命令鲍叔牙为将军去攻打长勺。国家危难之际,曹刿想用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于是准备进宫去求得职位迎战。乡里的人又纷纷劝曹刿说带兵打仗,我们是没有办法参与得到的,都是那些当官的人考虑的事。

曹刿反驳道,当官的人没有才能,要他们有什么用?后来曹桂珍的进宫,面见鲁庄公,正巧国君在为没有人去迎战而着急,现在看到有人求战自然是十分高兴,可是当他看到曹刿是一介草民的时候,大失所望。虽然心里已经很失望,但是表面上还得跟曹刿聊一下,没想到随便聊了几句,曹刿就让他出乎意料。面对曹刿提出的问题,鲁庄公自愧不如,他对曹刿非常看重,决定任命他为将领,率兵去抵抗齐国。

在长勺之战中,曹刿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才智,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让他一下子出名。在战场上临危不乱,巧妙的与敌人周旋,曹刿让别人都刮目相看。当时军队虽然是后发之人,以弱胜强,但是还是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并且给后人留下了可以借鉴的案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