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朝号称300万大军,却被一5万兵力小部落打败,差点丢了国都

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一直是一个国力强盛的时代,这里英雄辈出,军队凶猛,在开国前更是打败了让欧洲人闻风丧胆的蒙古骑兵,改写了被蒙古人一统中国的历史。而靠着朱元璋的一次北伐,也让明朝顺利发展到它最鼎盛的时期。

元朝便是在这次北伐中被终结的,他们遇上了徐达和常遇春将军,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在两位将军的带领下一连攻破了蒙古贵族们的阵营,把元朝皇帝打的找不着北,最后仓惶地跑回了自己的蒙古草原,过上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原始人生活。

这个时期的明朝军力十分发达,不管是将士训练还是军事政策,都很好的提高了战队的整体能力。不过面对强大的明朝部队,蒙古贵族仍心存不甘,他们一次次地向着明朝的边境进行袭击,然而朱元璋一直都做着顽强的抵抗,一次接一次的派兵去阻止他们,这便是历史上的八征蒙古。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蒙古族的威胁仍然不减,他们开始复苏,实力慢慢增长,为了镇压他们的势力,朱棣还亲自出征,对他们进行压制。

到了后来,明朝的军力就开始大不如前了,随着明朝开国时期那些大将的死,能够带兵打战的将军也就那么几个了,皇帝亲征对蒙古来说基本没什么作用。主要是首都到蒙古比较远,每次兴兵都要大费财力物力,很是麻烦,而且也有损军队的战斗力和战士们的信心。其次,蒙古对军队的管制比明朝要好,他们训练有素,教养有方,生来就是为了战斗而战斗,所以他们养出了很多有能力的部落首领,对明朝造成很大的威胁。

游牧文化确实和中原的不同,他们并不以儒家作为所学,他们比中原人来的血腥和冷酷,而且为人简单,对争权夺利这种事情发生的比较少,所以内部比较稳定,凝聚力也很好。

朱棣的几次讨伐蒙古都没有起的什么巨大的消灭作用,相反,浪费了很多金钱财力,即使每次胜利了也没什么成果,比起朱元璋,朱棣的战争打得并不好。不过他也挺聪明的,回家想了想之后,马上就干了一件事——迁都。紧接着就马上在北部那边设了军镇,这种做法就是保证每个地方都可以快速出兵。当时明朝还派了太监看着这些军镇,可是一个办大事的太监竟然成了看场的,这不是很荒谬吗?

转换了作战的方案,用军镇来防御蒙古,这个意思就是我大明不主动去打你们了,只要你们别来侵犯我们,我们就不搞事,不然我们这里的防守就可以让蒙古各位吃不了兜着走。

不主动?那明朝这可就完全陷入被动了。本来战斗力如此强大的明朝,现在竟然不敢主动去找事了。

明朝初期,实行了一个卫所军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让后勤部队帮助作战的士兵缓解压力的,如果他们军士可以自己耕种的话,就有了很多粮食可以吃,不用总是从国家这里调过去。

到了中期,这个制度开始变得腐败起来。有势力的大将开始偷偷屯田,让下层的士兵无法耕种,成了逃兵和流民,剩下的都是阶级剥削,只是穿着军装而已。

这样一来,明朝的监察也随之腐败,大将们霸占土地,坐吃空饷,十万户口上报一百万,拿一百万的财物,剩下的就是万就独吞。

就是这种现象让明朝号称有300万大军,其实能用的也就只有二十万……北方地区军队数量只有报上去的百分之七十,而南方却只有百分之三十,吃空饷的情况很严重。

而骑兵们屡屡攻打明朝,明朝慢慢开始感觉不行了,一味的驻扎让其完全陷入被动。

不过明朝在军事制度上还是有一些好的地方,只要边境防御有功,就会给他们好的武器和福利,当然,如果做不出什么功绩,照样要被淘汰掉的。而干得好的,就挑出精兵来,给他们的装备是最精良的。

这样的做法对蒙古小队是挺管用的,但是人家主力一旦发力,那基本上军镇是挡不住的。

嘉靖年间,有这么一个蒙古部落,他们人数不多,却让明朝感到很慌。虽然看起来明朝的军营很棒,不过九大军镇其实只是外表华丽,内在很弱。

当初俺答汗率领五万多蒙古军队入侵,九大军镇战战兢兢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区区五万兵力,而大明号称有300万军队,竟然束手无策,这不得不说大明堕落了,腐化了,失去了最初的锐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