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阵|青龙场的烟丝铺和老成都的烟民往事

○朱文建

老青龙场正街十字路口靠北面,有一家烟丝铺子专卖烟丝和叶子烟,店里住着老两口。烟丝铺不大,是前店后房的布局。门店前用铺板加两根高板凳搭起一个摊子,上面摆着烟丝和叶子烟,也摆着烟斗、烟嘴、烟杆和烟杆上的坠子。烟丝铺屋里光线昏暗,一根长板凳上放个木架子,上面绑有一捆压得板扎的烟叶,老头就坐在板凳上用刨子一下一下地刨出烟丝来,沙沙的轻响,烟丝就细细地落进地下一个簸箕里。簸箕小巧密实,呈金黄色,经过长年累月的熏陶,烟油烟香早已浸入了根根篾丝里。在吸水烟、叶子烟的年代,烟丝铺的生意十分兴盛。随着纸烟的流行,青龙场的这家烟叶铺1980年代就歇了业,改成了照相馆。

老成都人吸烟敬烟也有讲究,有句歇后语“叶子烟——少裹”说的是不同群的人就不要在一起。再有一句话就是“偏东雨下不过田坎。”敬烟散烟老成都有一个说法叫“下雨”,不要看到有团乌云要下雨了,递烟给身边的另一个人就不给你,隔两步那块云都飘不过来,空喜欢一场。散烟还有个说法就是“走”起,这个意思都懂,那是要抽烟了。有人没烟了,问一同路的人要烟抽,就说:“呃,走起讪。”偏偏这人又是啬家子,回一声:“走起。”甩开步子就往前冲,整得要烟的人好没面子。

1970年代物资供应紧张,香烟要票,二角四一包的飞雁烟也是难得的抢手货。买卖烟票泛滥,香烟黑市价高得吓人,有人甚至用东西去换烟票。卖菜的农民就用一大包菜换两支烟抽。当时有一趣联说:“天津‘海河’连锦江,内蒙‘曙光’照蓉城。”横批是“‘经济’挂帅”。“经济”烟又叫临时生产,八分钱一包不要烟票,深受烟民追捧,这一临时就临时了好几年时间,可谓是风靡一时。当时还流行一种内部供应烟,烟盒就是白板纸,烟丝黢黑,抽起来呛人,伍分钱一包,不仅价格便宜,关键一点也是不要烟票,逢场天就有人拿来卖,买烟的人打拥挤,一会儿就抢光了。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