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问陛下:国库粮仓爆满装不下怎么办?皇帝回4个字,让人敬佩

原文标题:《朝臣问陛下:国库粮仓爆满装不下怎么办?皇帝回4个字,让人敬佩》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皇帝加起来就有四百二十二人之多,但能让后人深深记住的却是不多。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能在历史中留名的,要不就是圣明君主,要不就是亡国之君。在隋朝,我们都还记得隋炀帝,但是却忽略他的父亲隋文帝。

今天,我们要说一个粮仓的故事,就是跟隋文帝有关。隋文帝除了有统一全国的功勋以外,还首创科举选拔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在民生方面也是功绩颇多,所以很多史学家对于隋文帝都有着很高的评价。

隋文帝和其他王朝的开国皇帝不同,很多皇帝都是白手起家争霸天下,而隋文帝杨坚是典型的官二代。隋文帝杨坚父亲是北周的柱国大司马和大将军,相当于朝廷的军政大权一把抓。杨坚本人也是十分努力,在朝堂之上屡屡建功。后来继承自己父亲隋国公的职位,在北周宣帝登基的时候,杨坚官拜大司马和大将军,自己也走到了权臣的巅峰。

其实杨坚最开始没有做皇帝的想法,但历史的发展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杨坚辅佐的皇帝英年早逝,结果他就成了当朝权势最大的那一个人。他代皇帝实行职权之后,就深深迷恋上了这种感觉。而且杨坚的女儿也嫁给了新皇帝,自己摇身一变又成为了皇亲国戚,权势进一步登峰造极。谁承想,自己这个皇帝女婿因为荒淫无度挂掉了,北周就扶持了一个小皇帝上台。这个时候,隋文帝杨坚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再也不愿意屈居人下。于是让小皇帝安排了禅让典礼,自己坐上了皇位,定国号为隋。

隋文帝杨坚在坐稳皇位之后,在政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在政治上面的建树可以直追秦始皇。隋文帝不仅加强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将朝廷治理大权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由三个辅政大臣帮忙皇帝分担政务,同时又把尚书省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就是被后世推崇的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沿袭数千年。而且隋文帝杨坚推进郡县制改革,简化了地方治理结构,设立州县制。此举不仅加强中央统治,更是削减了官员数量,减轻朝廷财政支出,进一步造福百姓。

和其他王朝末期连年战乱不同,隋文帝登上皇位属于和平政变,所以整个社会比较平稳,社会物资财富也没有受到损失。北周积攒下来的家底,都变成隋文帝私人财富。再加上隋文帝一些利民政策的实施,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据历史资料记载,大唐王朝建立之后,一直都在用隋朝国库里的粮食,整整取用了五十多年,隋朝的富有程度可见一斑。

当时户部官员就曾经向隋文帝汇报,说我们大隋王朝的库房里堆满了粮食和金银珠宝,如果还有粮食运输进来就存放不下了。如果换做其他皇帝,估计会安排工部的官员在都城附近修建新粮仓和库房,用来存放这些粮食和银两。但是隋文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色凝重,心想这么多的粮食和钱财,是不是我们的税赋太重了。于是,隋文帝就说了一番话,宁愿这些粮食和钱财都在老百姓手上,也不要全部收在国库之中。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今天通常讲的“藏富于民”。大臣们一听隋文帝这样说,都十分佩服皇帝陛下眼光长远,能够为百姓谋福祉。

现如今看来,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早在千年前就提出“藏富于民”的理念,也是不是一般君王能够做到的,值得我们大家敬佩和景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