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家的人参:贪腐经济学的一个经典样本分析

纵览清史,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故事几乎成为清朝一朝政治腐败的标本性事件。从史梦兰的《止园笔谈》到薛福成的《庸盦笔记》;从欧阳星的《见闻琐录》到无名氏的《殛珅志略》,从徐珂的《清稗类钞》到天台野叟的《大清见闻录》,一份“和珅家产清单”通过这些稗史笔记在民间传抄流行。在这份清单中,和珅成了毫无疑问的贪腐之王。

关于和珅贪腐的数目,在这里已经毫无意义。这里特别以从和珅府中搜出来的奢侈品——上品人参,来观察这位“贪腐之王”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据史载,在查抄和珅时,其府中上好人参有六百余斤。由于当时清廷内务府储存赃物的库房已满,所以内务府决定将这六百斤人参变卖,一时间大量上好人参抛售,市民竞相购买,导致市面上短期内竟出现货币短缺之象,从而使整个北京市场上人参价格大跌。

这种情况足以使我们联想到当前中国一种名为“贪腐经济学”的奇谈怪论:一些“专家”认为,适当的贪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允许一部分人贪腐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他们甚至以反腐导致高档酒店和娱乐场所大量倒闭为论据,认为“腐败”的吃喝玩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学理论”,在房地产行业更是大行其道,有的人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贪官的支持,中国的房地产行将崩溃,而“适度”的腐败,正是解救房地产的一剂“良药”。

清朝之政,之所以于乾隆之后即进入“嘉道中衰”的历史轮回,其根本之因,正在于乾隆纵容了和珅之流的腐败。而且乾隆之后历朝的腐败,已经到了制度化、全面化的程度。清朝历代皇帝,如果从个人私德和为政勤勉上说,几无一人为昏庸之辈,然清廷之治,自乾隆之后“江河日下,一泻千里”,一切之因,一言以蔽之:皆为政治腐败导致官员对民众的压榨盘剥,从而使民变四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以此论之,贪腐之政,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便于一行一业之有暂时之利,其利亦属恶利,其繁荣亦属虚假之繁荣。譬如一人,貌似体胖,实为虚胖或为浮肿,其毒害于肌体并浸入骨髓之日,即为病入膏肓、行将衰亡之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