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关注美的体验

原标题: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呈现发掘原貌 关注美的体验

7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精选了230余件玉器、陶器等出土遗物,汇集了焦家遗址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展览在尽量呈现遗址的发掘原貌、保证展览科学性的同时,力争在展陈形式上给观众更多美的体验。”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月前表示。

当之无愧的“王者之城”

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于1987年当地文化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2016年和2017年春夏季,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对其进行了二次发掘,发现了夯土城墙、壕沟、墓葬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骨器等遗物,年代为距今3500至4600年。

展览以“横空出世”“王者之城”“礼制先河”“工艺流变”4个单元展示焦家遗址考古成果。“4个单元根据焦家遗址的内涵进行提炼,是遗址最突出的4个特征,比如‘横空出世’单元,依据是焦家遗址的发现扭转了一直以来关于大汶口文化分布区的认识,将其文化重心由泰沂山系以南扩展到山东北部,且多项重要发现填补了鲁北地区大型聚落的空白。”王月前说。

展出的玉指环

展出的玉钺

在“王者之城”部分,主要展示了遗址从大型聚落到中心城邑的演变历程。“房址建筑是最能体现聚落形态变迁的物证,所以遗址发掘的116座房址为重点展示对象。”王月前说。展览显示,焦家遗址聚落形态经历了早期居住址—中期墓地—晚期住址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早期房址多为半地穴式,晚期房址多为地面式,建筑形式由早期单间房向后期联排房转变。“这展现了遗址由普通村落发展成为古城中心聚落的史实,揭示了其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历程,再加上遗址城墙、壕沟以及高等级墓葬的发现,昭示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的焦家遗址,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之城’。”王月前说。

记者发现,在这个单元,还展示了多柄玉钺。王月前介绍,在远古文化中玉钺最能体现世俗权力和军事指挥权,是王权至上的象征。玉钺的出土,显示古城的地位不同寻常,至少是当时的区域中心。“还有几柄被毁坏的玉钺,是毁墓现象的证物,反映了当时高层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的风云变幻。”王月前表示。

礼仪制度初见端倪

焦家遗址共发现215座大汶口文化墓葬,墓葬体量、棺椁葬具的形制、随葬品等级高低、多寡等现象,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并且开始形成了很严格的礼仪制度。这从展览现场复原的两座大墓中可见端倪。

“五千年前,山东大汉”,步入“礼制先河”单元,记者的视线被利用灯光效果投射在地上的这8个字吸引,在其旁边就是等比例复原的部族首领大墓M184。该墓男性墓主身高经实测近2米,葬具为一棺一椁,内外相套,棺椁之间和人身上放置着近20件陶器、玉器等随葬品,其中1柄玉钺长达18厘米,表面有大片的朱砂痕迹,是焦家遗址目前发现的最大玉钺。另一座大墓M152也颇为壮观。该墓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两椁一棺,墓主为老年男性,共有39件随葬品,其中陶器27件,有彩绘陶、陶鼎、陶背壶、陶豆、陶高柄杯等,多位于棺椁之间或内外椁之间。墓主身边多为玉器,有玉耳饰、玉指环、玉镯、玉刀、玉钺和龟甲器。

展出的彩陶壶

展出的陶背壶

在这个单元,还展示了大汶口文化一些特有的信仰和风俗。在展厅一角,摆放着被拔了侧门齿的一件头骨,揭示的是其人工拔牙的习俗。据介绍,拔牙年龄一般在13岁至21岁,男女性别比例差别不明显,该习俗是远古先民们已婚的标志之一。在这件头骨旁边,还展示了一件变形的人头骨,揭示的是大汶口文化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头骨人工变形的习俗。该习俗盛行于大汶口文化时期,龙山时代渐趋衰落,一般男性变形率高于女性,突出特点是头骨的枕部变扁,可能是长时间仰卧于硬质器具之上导致的。

发达的远古工艺技术

在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陶器和造型各异的玉器,与其他单元出现的陶器和玉器不同,它们的“使命”是向观众呈现大汶口文化的远古工艺。

大汶口文化拥有十分发达的远古工艺技术,以制陶和玉器制作最为发达。制陶业已经达到成熟的高度,轮制技术普及,烧造火候高,可以生产出质地细腻的薄胎陶器,比如彩陶,表面均磨光,施黑、红、白、褐、黄等颜色,构成弧边三角、斜线、八角星纹等图案,焦家遗址的彩陶更有自己的特色,常以简单的圆点、线条、菱格等构成组合图案。玉器制作也异军突起,既有玉钺、玉刀等礼器,也有形式多样的玉镯、玉管、玉环、玉坠等装饰品。玉器形式古朴,造型多变,重功能和实用,不追求过分繁缛的修饰,或形成串饰组成使用,或单件玉饰形成固定搭配在人体上成套使用,这些用玉的原则和规律在玉器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启岳石文化。在这个单元,对于龙山时代发达的手工业也展开呈现,包括陶器已采用快轮拉坯技术,制作出磨光黑陶、蛋壳黑陶和白陶器,达到古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在治玉方面,除了以钺、刀圭等为代表的大型礼器,还有以镂雕、线刻等手法制作的复杂精美的玉饰,治玉技术和用玉制度已十分发达和成熟。“焦家遗址如此发达的手工技艺不仅在当时创造了无数精品,而且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后继者龙山文化时代又得到了发展和提升。龙山文化正因为继承了大汶口文化的全部先进因素并且创新和提高,所以在文明社会初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直与中原地区,北方、南方等地区并行发展。”王月前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