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往事:伤害长孙皇后的猪大哥,李世民要杀他,皇后选择原谅他

古人云:“兄弟参商非吉兆,家和方能万事兴”。孝悌文化,是儒家一直大力宣扬的。孝悌文化,可以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来概括,古人把这五种美德称为“五教”。儒家宣扬的五教,不仅仅强调儿子孝顺父母,弟弟恭敬哥哥,也强调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哥哥也要对弟弟友爱。

关于兄友弟恭的历史佳话,史叔上非常多。比如据《新唐书》记载,贵为大唐宰相兼兵部尚书、出将入相爵封国公的李绩,在晚年的时候,对姐姐非常恭顺。他的姐姐生病了想喝粥,李相国亲自下厨为姐姐熬粥。古代的人喜欢留胡子,李绩熬粥的时候,不小心被火烧了胡子。姐姐心疼李绩,不让他熬粥,对李绩说:“家里面佣人那么多,你干嘛亲自熬粥啊,这种事情,吩咐下人去做就好了。”

李绩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绩对姐姐说:“姐姐体弱多病,我也老了,以后想给姐姐熬粥,还不知道能熬多久呢?”(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新唐书》是国家级正史,它要记载的国家大事多的是,为什么要记载李宰相熬粥奉姐这种婆婆妈妈的小事呢?历朝历代的官家修史,都有教化万民的考虑,所以必须树立一些典型人物。李宰相熬粥奉姐,看似小事,实际上却被树立为“孝悌”文化的正面典型。《新唐书》树立李绩为孝悌文化的正面典型,也树立了一个兄弟参商的反面教材,这个人就是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安业。

长孙皇后剧照,感谢原作者

长孙安业在父亲长孙晟去世之后,把年幼的弟弟长孙无忌和妹妹长孙观音婢赶出家门,一起被赶出家门的还有长孙观音婢和长孙无忌的亲娘高氏。高氏是长孙晟的正妻,按照宗法制,她是长孙安业的嫡母。长孙安业赶嫡母出家门,这在古代是不孝的大罪。古代的时候,父亲去世之后,兄长就要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照顾弟弟妹妹,这就叫“长兄如父”。长孙安业非但没有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反而赶长孙无忌和长孙观音婢出门,这没有尽到“兄友”的责任。

长孙无忌和长孙观音婢在舅舅高士廉家里长大成人,后来一个成了大唐宰相,一个成了母仪天下的大唐皇后。按照“五教”的教化,哥哥要是对弟妹不友爱,弟妹就没必要对哥哥恭顺。长孙氏在成为大唐皇后之后,忘了“兄不友”的怨恨,本着“弟恭”的教化,原谅了长孙安业的恶行,依然让他当了监门将军的大官。长孙观音婢这么做,对她的蠢货哥哥已经仁至义尽了。(此事典出《旧唐书.长孙皇后传》语:“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每请太宗厚加恩礼,位至监门将军。”)

长孙无忌剧照,感谢原作者

偏偏长孙安业那个蠢货不知道好歹,还要以德报怨。他居然联络外人谋反,企图夺了妹夫李世民的大唐江山。谋反,在唐朝的法律系统中是十恶不赦的第一条大罪,犯了这个罪行的人,只有死路一条,就算碰到大赦,也不在赦免之列。李世民按照大唐律法,想判大舅子长孙安业死刑。长孙安业毕竟是皇后的亲哥哥,李世民给老婆一个面子,去征求长孙皇后的意见。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的人品,就像她“观音婢”的小名一样,真的是菩萨心肠。虽然长孙安业小时候赶她出家门,现在又谋反想要她和老公的命,但是菩萨心肠的长孙皇后,依然选择原谅他的猪大哥长孙安业。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安业谋反,其罪当诛。我怕天下人会认为陛下是因为安业当年赶我出家门而杀了他,这样会影响陛下的威名,所以请陛下还是放了安业吧。”(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对于长孙皇后,几乎是有求必应。他为了不让妻子伤心,只好法外开恩,赦免了长孙安业的死罪。长孙安业一次又一次伤害亲妹妹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德报怨,选择原谅他,长孙安业虽然捡回一条小命,但是被正史《新旧两唐书》树立为猪大哥的反面典型。菩萨心肠的才女长孙皇后,摊上这么一个猪大哥,也是很无奈啊!

参考书目:《新旧两唐书》

《隋唐往事》系列贴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