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人家中珍藏一明代圣旨,专家提出上交,老人坚定拒绝!

古代皇帝作为一个政权的掌控者,向臣子下达指令或发表言论时都会书写圣旨。所谓天子金口玉言,为了表现皇帝地位尊贵,书写圣旨的材料自然也颇有讲究。需要采用品质极佳的蚕丝制品,上边绘有代表皇室身份的华贵图案。

因为战乱等因素,流传至今的圣旨十分难得,尤其是清朝以前的圣旨就更为稀少了。然而在数年前,河北省邢台市就发现了一道明代时期的珍贵圣旨。这件稀有的宝物的拥有者是一个年过七旬的郭姓老人,据他的回忆这道圣旨是祖传之物,传到他的手上已经十九代了。

当地的文物保护专家听说了这件事,对于明代流传至今的圣旨十分好奇,就立即前往了老人家中,希望见识一番这道圣旨。经过老人的同意后,专家开始对这个圣旨进行仔细鉴定,发现这件宝物铺开后的总长度为192厘米,圣旨上绣刻有“奉天诰命”四字,全篇共一百三十五字。圣旨书写年份为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

这道圣旨历经五百余年,字迹依然十分清晰。圣旨内容大致为,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为了表彰户部郭音宾在任职期间的杰出贡献,特地追封其父亲郭士贤,以示皇家恩德。专家研究圣旨后,认为这件文物对于当时明朝的政治制度、文化属性的研究价值极大,所以找到了郭老,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将此物上交。

郭老听到专家的劝说回应道,这道圣旨是家中祖传宝物,上面所书写的内容是皇帝对其先祖的肯定,郭老认为这道圣旨有鼓励、鞭策后人的作用,所以要一直传承下去。于是老人坚决地拒绝了专家希望上交的建议。

而专家听到老人的话只能表示万分遗憾,最终放弃了让老人上交的想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