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的“三味书屋”,“清朝四大家”梁同书的书法为何被忽视

我是因为启功先生才知道了清朝有个书法大家叫梁诗正,又因为梁诗正才知道他有个儿子书法名气更大,他就是梁同书。说实话,梁诗正虽然是雍正年间的探花郎,当时也颇有书名,但是到了今天,若非启功先生学其书风,恐怕很少有人知晓其名,也很难看到其书法作品。但是,梁同书注定会有些名气的,因为他与刘墉、翁方纲和王文治一起并称为“清朝四大家”。

尽管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三味书屋的确不是一般的私塾。三味书屋是绍兴颇有名气的私塾,执教的都是一些很有名气的先生。能够请到梁同书为此题写匾额,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梁同书天资聪颖,24岁中举,不到30岁保举进士。当然,梁同书最享盛名的还是书法。甚至他习惯用的纸和笔,以及他信赖的刻碑之人都因此收益颇丰。不过梁同书性情耿直,不愿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在他父母辞世后,便托口足疾不再出仕了。淡泊名利的梁同书享有93岁高寿,及至耄耋之年仍能书写小楷,功力不凡,堪称人书俱老。

在那个读书人皆重书法的年代,要想脱颖而出绝非易事。除了扎实的童子功,过人的天分往往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梁同书幼学颜、柳,功底相当扎实,12岁便能把控榜书大字,笔力惊人。年长后钟情米芾,书风恣意潇洒,名重一时。书名甚至远播琉球、日本和朝鲜等地,争相求书者络绎不绝。

对于书法家来说,长寿有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比如文徵明,论天分,似乎很难比过王宠。但因为他长寿,才有机会做到人书俱老,书法成就也远在王宠之上。梁同书更是如此,长寿使其留下大量书法作品,能够在“清朝四大家”中争得一席之地,绝非浪得虚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