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他写信向父亲要钱,父亲同事看信后:把我小女儿许配给他吧

黄侃,是民国时期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和革命家,熟悉黄侃的人都知道他性格特立独行、桀骜不驯,而这样的他从小就爱读书,还天资聪颖。

黄侃的父亲叫黄云鹄,是晚清的一位名士,同时还是朝中官员,他为人清廉,曾经担任过最能捞到油水的肥缺——四川盐茶令,但却从来没有为自家谋过一分钱的私利,所以他的声望在百姓当中都很高,但也搞得家里面很清贫,所以,从盐茶令的职位上退下来以后,黄云鹄把妻儿安顿在家里,自己又跑到了南京去教书谋生了,黄侃和母亲在家的时候日子不好过,虽然母亲做点零活补贴家用,但大部分还是靠黄云鹄寄钱回来。

这天,母亲见家里的钱快花完了,便让黄侃给父亲写一封信,让他快些寄钱回来,黄侃那时候只有7岁,但已经读过好多书了,母亲说什么,他就写什么,等到母亲把自己想说的说完以后,黄侃还在后面写了一首小诗寄给了父亲。

黄云鹄接到这封信以后,看到儿子写的诗,觉得写得很好,黄云鹄在那里站着看时,正巧有一个曾经同样当过官退下来的老先生经过,就凑过来看了看,结果这位老先生对黄侃写的诗大为赞赏,得知他才只有7岁时,老先生更是惊诧不已,他认为黄侃日后必定是奇才,当即就对黄云鹄说:“我有一个小女,名叫王采蘅,令郎如此才华,我愿把小女许配给他。”黄云鹄当即欣然答应,所以,黄侃在只有7岁的时候,就因为一首诗,被父母定下了亲,长大以后就把王采蘅娶进了家门。

下面附上黄侃7岁给父亲写的那首诗:父作盐梅令,家存淡泊风。调和天下计,杼轴任其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