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在长平之战大胜赵国,为什么要放走120名童子军?是善心吗?

白起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他被封为武汉君,一生打过无数的大仗,却未尝一败,在秦朝建立的过程中,它无疑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虽然战功赫赫,但却有一个并不十分好的外号——人屠,因为他这一生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有将近百万之众。

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便是白起与赵国所打的那场。在那场战役中,秦王用反间计使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这个赵括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又怎么会是战神白起的对手,开战没多久,便被白起给打败了,并且四十五万军队全被白起给俘获了。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最重要的资源便是人,失去了这四十五万军队的赵国,便从此一蹶不振了,再也不能够与秦国为敌。

其实这场战争之所以失败,也并不是全都因为那个反间计,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当时赵国经历了旱灾。由于在这场战争中,老将廉颇认为秦国军队势力过大,正面对抗胜算不大,于是便采取了固守城池的策略,希望能让秦军自己撤退。可是秦军也因为自己的野心,下定决心要彻底打败赵国,于是双方便开始了拉锯战。

要知道有句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这时赵国又恰好经历了旱灾。地中颗粒无收,百姓饥寒待毙,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去供应前方打仗,赵王当然是非常着急的,于是便催促廉颇早日与秦军决战,可廉颇认为如果此时决战,那胜算不大,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坚守城池,因为秦军也并没有多少粮食来支持前方打仗,可以说这场战争,谁先坚持不住了,谁便输了。话虽是这样说,可此时的赵王哪里还听得下去,于是便有了更换将领,出城与秦军决战的打算。

而正好这时候秦王在赵国到处散播谣言,其实秦军害怕的并不是廉颇而是赵括。这个赵括的父亲便是马服军赵舍,依靠着父亲的威名才做了将军,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才能。可这时候的赵王就像是抓住了最后一丝救命稻草,不顾一切的将赵括派往前线,同时让他统率三军,结果导致了这场大败。最终四十五万军队全被活埋了。

而在这件事上,也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疑点,那就是,白起他放走了120名还不满12岁的孩子,由于这是一场国运之战,双方都投入了所有的人力物力,所以连孩子也排上了战场,那白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有一句话大家不知道,听说过没有,就是杀人诛心。想一想这些孩子回国报信之后,赵国人将会多么的伤心,几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没了父亲,妻子也没了丈夫。可以说对赵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白起这样做就是想彻底击垮赵国人的勇气,同时也向其他国家表明胆敢挑战秦国者就是这个下场,而这个办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其他国家的人听到了之后,无不惧怕秦国的威势。而最终,秦国也终于统一了六国建立的大一统的秦朝。

不知在座的各位看官对白起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大家不妨在文末的评论中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