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洽事关建文帝下落, 为什么朱棣还答应姚广孝对其无罪释放

朱棣率大军抵达京城后,先是围而不攻,企图逼迫建文帝主动让位给自己,但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大火和建文帝失踪的消息。对此朱棣甚为恼火,立刻逮捕了任何可能知道蛛丝马迹的人,这其中就有建文帝的主录僧傅冾,而且有人举报建文帝的逃跑就是他策划的,对此朱棣十分重视,要求对傅冾进行严加审问,但一直没有审出任何结果。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朱棣得到消息后前来探望,两人聊到最后,姚广孝提出了此生的最后一个要求——释放傅冾。朱棣略作犹豫后便答应了下来,而且事后真的释放了傅冾。正如刚刚所说,傅冾身上藏有建文帝下落的线索,朱棣十分看重,那他为何还要答应姚广孝的要求呢?

首先,姚广孝是靖难之战的头等功臣,从某种程度上,没有姚广孝出谋划策,朱棣很可能得不到最后的胜利。而且自从朱棣登基后, 此人表现的十分低调,朱棣赏赐的一切东西都退了回去,每天就是白天上朝、晚上当和尚。可以说姚广孝是朱棣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很有可能是唯一的朋友,而对于老朋友生前的最后一个要求,他没有理由不答应。

其次,姚广孝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已经是永乐十六年,距离当初建文帝失踪已经过去了十六年,这十六年都没有从傅冾那里审问出任何结果,接下来审问出来的可能性也极小,与其让傅冾不明不白的死在监狱里,还补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姚广孝能够走得安心一点。

最后,当初非要找到建文帝无非是想让建文帝给自己一个台阶或者合法身份而已,如今他已经当皇帝十几年了,帝国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冲刷,朱棣对建文帝在哪、是否还活着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执着了。换句话说,找到或者找不到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何况他还胡濙和郑和两个人,从路上、海上分头在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