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皇帝也有自己做不了主的时候,关键是看你的手腕到底强不强硬?

历史上所有人都羡慕能够做皇帝,因为皇帝手中的权力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有专人伺候,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山珍海味。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其实不是的,这要看在哪个朝代,有的朝代皇帝可以独裁,也有皇帝自己做不了主的时候。

明朝有一个出了名的万历皇帝,不是因为他治理国家多好,而是他的野史太多了,都是关于风花雪月的。

传闻他很宠爱的他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这名妃子在生前享受到荣耀,在死后与他常伴,就想赐封这个妃子为皇后。结果他的这个提议遭到群臣的劝阻,甚至反对。大臣们拿出这位妃子的出身,以及后宫的利益相关的事儿来反驳此事,坚决不让皇帝如愿。

最后皇帝没办法,只能遂了大臣们的心意。在他去世之前,他想着自己都快要死了,终于可以在遗诏中,将自己的这位宠妃立为皇后了。但是让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死后,大臣们把这纸诏书丢弃在一旁,根本没有任何人去执行。而那位宠妃,直到去世也没有坐上皇后之位。

明朝后期的皇帝明武宗想上战场带兵打仗,御驾亲征,也被群臣反对,最终也没有去成。相对来说,明朝的君主权力,受限制比较大,做什么事还要被群臣干预。

在秦汉时期,皇帝的权力就比较大了,大臣的反对基本上是无效的。皇帝说怎么做,那就真的要立刻执行,否则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像秦始皇,虽然在统一六国上面做了巨大贡献,但是他在位时,民不聊生,很多农民因为修筑长城,而死在异乡。他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甚至把名家书籍全部焚毁,迫害有知识的文人。

当时他的这种做法,招来了大臣的一致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反而这些大臣被秦始皇赐死的赐死,流放的流放。再后来大臣们为了保命,也不敢说任何反对的话,他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最终正是由于君主的一意孤行,导致了秦国的灭亡。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位明君,他在位时,汉朝的领域扩大了近一倍,而且他还开发了丝绸之路。当然这只是他的青壮年时期的成就,他在晚年的时候,没有了早期的英明,开始独断专行,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甚至因为一件小事把自己的中宫皇后和太子都废掉了。

这个时候汉朝的大臣们,也是极力反对,但仍然阻止不了事态的发展,最终汉武帝还是随了自己的心意,废掉了皇后和太子。

古代的皇帝也会担心自己的权力会被限制,所以从朱元璋开始,他就废掉了丞相这个职位,专门设置了内阁来分摊丞相的工作。这样一来,统治者就能一把掌控权力,避免大权旁落了,而在汉武帝时期,丞相的权力早就被架空了,这样也就没有人跟皇帝对着干了。

所以,皇帝说话能不能算数,主要还是看这个君主本身的魄力够不够,手腕强不强,实力有没有。只要做到这几点,想做主还是不难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