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投稿】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临汾市解放路学校 邰朋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上承秦的暴政,下启汉武一统,在教材中占重要地位,面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导入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场白:“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刘邦从一个泗水亭长华丽转身为一个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可谓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袭,然而在这种华丽背后是一片萧条,新兴的大汉王朝是否会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短命悲剧呢?刘邦及其继任者又是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凋敝的社会状况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由此出示学习目标。带领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对目标进行分解。

二是图片对比,课件展示两组图片,一是秦始皇陵墓照片,二是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的陵墓照片。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的冲击,以陵墓为切入点感受两个王朝不同的命运走向,引起学生思考,是什么样的不同治国策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二、讲授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1、提问,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过渡,话剧展示《刘邦的烦恼》。(操作,由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

(设计意图,通过话剧刘邦的烦恼,使学生从刘邦的角度分析汉初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以及刘邦采取了怎样的手段才实现国家安定。同时通过两位大臣不同治国策略的对比,使学生认识暴政和仁政的区别)

3、过渡,要求学生提炼话剧告诉我们的历史信息。汉初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4、史料呈现: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人相食”三个字的定位凸显汉初严峻的经济形势。)

5、提问,造成汉初这一惨状的原因。

6、过渡,刘邦如何解决的,由此推出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二)休养生息政策

1、释义: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西汉初年,经济十分萧条。汉高祖及其继任的统治者吸收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即不做大规模劳民伤财的事情,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减轻人民负担,让人民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教学明确休养生息的含义)

2、提问: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归纳概况: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4、小组讨论:假如你是一位汉初的农民大爷,谈谈你对休息政策实施以来你家的变化?提示①你参加过秦始皇灭韩国的战争;②你的大儿子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军;③你的小儿子被因饥荒成为奴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走进历史体验历史,感受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社会变化和作用)

5、过渡,刘邦的继任者文帝和景帝又是怎样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

(三)文景之治

1、概括归纳,文景时期休养生息的措施。

(设计意图,在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提炼文景之治措施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理解文本和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2、历史话剧:《汉文帝与千里马》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相关史实内容,对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措施的第三点,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进行话剧改编,加深学生对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理解)

3、再次出示秦始皇陵墓和汉文帝陵墓图片,得出认识,成由俭 ,败由奢。

4、两组史料:

政治方面: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史记》

经济方面: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汉书食货志》

(设计意图,史料呈现方式,新闻报道题材,使学生从史料中认识到文景时期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最终取得的效果)

5、点拨升华:文景时期治国效果,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6、视频:《辛追墓的考古发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从考古学角度见证文景时期的繁华和盛世,使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更加具体,同时也加深点滴的积累可以成就大业的道理。)

7、提升:出示《帝国表情——东方的蒙娜丽莎》汉景帝阳陵陶俑。总结,文景之治的富裕和祥和,印刻在每一个大汉子民脸上,这张出土汉景帝阳陵陶俑的微笑,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那么你能从这微笑中读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三、当堂检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 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5.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正直无私 B. 轻徭薄赋

C.重农抑商 D. 注重节俭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A.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四、课后思考:

1、对比秦朝的政策和汉初的政策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个好?

2、休养生息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