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军队有多强?东西两线作战,其中一线,2万人打30万人!

唐高宗灭掉不可一世的高句丽后,随即就转入了与西部吐蕃的作战,在朝鲜半岛的驻军就减少到了2万人左右,而且将包括薛仁贵在内的众多将领从高句丽调到西北,应对危急的局势。

唐朝在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和百济后,分别在高句丽和新罗设立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督府,以此来加强大唐在朝鲜半岛的统治,但是曾经的盟友新罗就不愿意了,曾经的半岛三国,如今就剩了一国,其野心开始膨胀,联合原高句丽的残余贵族,不断出兵进攻原百济和高句丽的土地。

此时的大唐正在与吐蕃较量,没有精力也没有兵力去应对朝鲜半岛的局势,这是新罗最想看到的,公元670年3月,新罗派遣2万精兵渡过鸭绿江,进攻连接辽东和平壤的要道,乌骨城,一旦控制了该地,就可以阻止唐军增援平壤,还可暗度陈仓,掩盖新罗对百济故地的争夺。

当然这个盘算打的是很好,而实际结果就不太好了,得知新罗入侵后的唐高宗任命大将高侃和率军反击,新罗军大败,至此,大唐与新罗的联盟彻底破灭,于是新罗军队开始公然进攻驻扎在朝鲜的唐军。

671年新罗攻占了唐朝手中的全部百济领土,推翻了熊津都督府,建立所夫里州。公元674年,唐高宗不打算再忍了,下诏"发兵穷讨",重新启用对吐蕃战败而贬职的薛仁贵,其实从这也看出由于西北局势紧迫,朝堂内可用之人不多,675年,刘仁轨在阿达城、七重城大败新罗军,取胜后班师回朝,随后,再次率军攻打石岘城、赤木城、买肖城三城,三战皆胜,不过朝鲜史书《三国史记》记载,买肖城一战,20万唐军大败,获战马三万三百八十匹,这个说法颇有争议,因为实际当时唐军主力全在西北,根本没有能力抽出20万兵力,况且李谨行作为行军总管、安东镇府大使,没有拥有20万兵力和3万匹战马的权利,所以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新罗国王见局势不妙即刻派遣使臣入唐谢罪(如果新罗军大胜怎么可能有这一出),以此来保住现在已经拥有的土地。唐朝方面,因为主要注意力始终在吐蕃这边,所以既然新罗安分了,为避免持续的两线作战,那就和解吧,676年,新罗再次向大唐称臣,成为藩属国,而唐朝也在战事结束后,将、、等东征主帅全部调到西部防备吐蕃。

唐朝与新罗的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持续了数年,新罗举全国之兵近30万来战,却依然打的大败,最后只得向大唐称臣进攻,唐朝方面总兵力在2万左右,非常悬殊的兵力对比,而且唐朝还是处于两线作战,可见唐军战力之强盛。不得不说强大的大唐帝国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本文章为秦汉客栈作者原创,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