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灭蜀汉之战,邓艾偷渡阴平,刘禅要投降,儿子刘谌无奈自杀!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想要大举讨伐蜀汉,朝臣大多认为不可行,只有司隶校尉钟会赞成。司马昭晓谕众人说:“自从平定寿春以来,停息兵役整整六年,训练士卒、修缮武器,用来抵御吴、蜀两家贼寇。如今吴地广大而且低洼、潮湿,攻打东吴,很难施展兵力,不如先平定巴蜀,三年之后,再顺流而下,水陆并进,这是借道虞国,灭亡虢国的形势啊。计算下来,西蜀有战士九万,守备成都和其他地区的,不下四万,那么剩下的兵马也就只有五万而已。如今把姜维绊在沓中,不让他向东方增援,我军直指骆谷,从敌人空虚之处前进,袭击汉中,以刘禅的昏庸,加上边境城池被攻克,内部男女老幼都恐惧不安,很快就会灭亡的。”

于是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兵马。征西将军邓艾认为蜀汉并没有可趁之机,多次提出异议,司马昭派主簿师纂去做邓艾的司马,趁机劝告他,邓艾也就接受了命令。姜维上书后主刘禅说:“听说钟会在关中训练兵马,想要发动进攻,应该同时派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率领各路兵马分别守护阳安关口和阴平的桥头,以防患于未然。”黄皓笃信巫师、鬼神,认定敌人终究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就启奏刘禅,压下了这件事,群臣也都不知道。魏国下诏各路兵马大举讨伐蜀汉,派遣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多人马从狄道前往甘松、沓中,以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多人马从祁山前往武街桥头,断绝姜维的归路。钟会统率十多万人马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杀向汉中。让廷尉卫瓘手持兵符、节杖去监督矿艾、钟会的军事行动,兼任镇西军司。卫瑞是卫觊的儿子。

秋季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大赏三军,列队誓师。将军邓敦说不应该去讨伐蜀汉,司马昭将其斩首示众起初,汉昭烈帝刘备留下魏延镇守汉中,魏延在各据点中布满兵马,以抵御外敌,敌人要是前来进攻,根本就不让他们进来。等到兴势战役,王平勇猛地抵御曹爽,也是继承了这一制度。等到姜维掌握兵权,建议说:“分兵守备各个据点,虽然可以抵御敌人,却很难获得大的利益,不如引诱敌人进来,各据点全都收拢兵马,聚集粮草,退守汉、乐两城,任凭敌人进入平地,然后镇守重要关口以抵挡敌人,再派游击兵马从旁边杀出,攻击敌人的空虚之处。敌人攻不下关隘,野地里也找不到粮食,只能从千里之外运粮过来,自然疲乏。等敌人后退的时候,各城兵马一起冲出,和游击部队合力搏杀,这是彻底消灭敌人的妙计。”于是刘禅就让汉中督胡济退往汉寿,命令监军王含守备乐城,护军蒋斌守备汉城。如今蜀汉听闻魏军就要到了,于是派遣廖化领兵前往沓中做姜维的后援,张翼、董厥等人前往阳安关口做各个据点的外援。下令各据点都不得作战,退保汉城和乐城,两城各有五千兵马。张翼、董厥北进到了阴平,听说诸葛绪将要杀向建威,就停留了一个多月来准备迎击。钟会率领各路兵马同时行军来到汉中。九月,钟会派前将军李辅率领一万人把王含包围在乐城,派护军荀恺把蒋斌包围在汉城。钟会直接西进前往阳安关口,派人去祭扫了诸葛亮的坟墓。

当初,蜀汉的武兴督蒋舒在位庸碌,汉国派人替代他,让他相助将军傅金守备关口,蒋舒因此怀恨在心。钟会派护军胡烈做先锋,攻打关口。蒋舒假装对傅金说:“如今贼寇到来,我们不发起进攻,反而关闭城门防守,这不是好的计划。”傅金说:“接到的命令就是守城,只要守好了就是功劳,如今违抗命令出战,要是兵败辱国,就算死也毫无益处啊。蒋舒说:“你以保全城防当作功劳,我以出战胜敌当作功劳,请求各行其事吧。”于是率领所部出城。傅金以为他是去打仗,也不做防备。蒋舒率领所部向胡烈投降,胡烈趁虚袭击城池,傅金恶战而死。傅金是傅肜的儿子。钟会听说关口已被攻克,就长驱直入,获得了很多仓储物资。于是在姜维的错误布防下,加上蒋舒的投敌,汉中天险不到一个月就彻底失陷了。邓艾杀向沓中,派天水太守王颀直接攻打姜维的营寨,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杨欣前往甘松。姜维听说钟会的各路兵马已经进入汉中,就率兵撤走,杨欣等部追赶他来到强川口,展开激战,姜维败退。姜维听说诸葛绪已经屯扎并堵塞了桥头,就从孔函谷进入向北的通道,想要抄出诸葛绪背后。诸葛绪听说后,退兵三十里。姜维进入向北的通道三十多里地,听说诸葛绪撒退,立刻返回,从桥头通过。诸葛绪追赶、阻截姜维,结果差了一天没能赶上。姜维因此而得以退回阴平,聚拢士卒,想要前往阳安关口,随即听说关口已被攻陷,于是退到白水,遇见廖化、张翼、董厥等部,就合兵一处,守备剑阁以抵挡钟会。

邓艾进军到阴平,挑选精锐,想要和诸葛绪一起从江油前往成都。诸葛绪认为自己本来接受的命令是截击姜维,向西进军不是诏书上的意思,就领兵前往白水,与钟会会师。钟会想要独自掌控军队,就秘密上奏,控告诸葛绪儒弱,不肯进军,于是用囚车把他押回京城,诸葛绪的兵马全都归了钟会。姜维布列阵势,守备险要,钟会反复进攻也无法攻克,运粮的道路又很遥远,军中粮草缺乏,打算领兵撒退。邓艾上奏说:“贼寇已经受到重挫,应当趁机扩大战果,假如从阴平走小路经汉国的德阳亭前往涪城,在剑阁以西一百里地,距离成都三百余里,用奇兵直接冲击敌人的心腹要害,出敌不意,则剑阁的守兵肯定会赶回涪城去,钟会便可大摇大摆地前进。要是剑阁的军队不往回赶,则接应涪城的兵力就会很少。”于是邓艾就从阴平行走杳无人迹的途径七百多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到处都是高山深谷,非常危险,而且粮食运不上来,军队几乎陷于绝境。邓艾用毡毯裹着自己,从山上翻滚而下。将士们全都攀着草木,通过悬崖,鱼贯而前。

最终魏军的先锋来到江油,蜀汉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率领各路兵马抵御邓艾,来到涪城,停滞不前。尚书郎黄崇是黄权的儿子,多次劝说诸葛瞻应当快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形,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地,诸葛瞻犹犹豫豫的,不肯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再三进言,甚至痛哭流涕,诸葛瞻就是不听。于是邓艾就长驱直入,击败了诸葛瞻的前军,诸葛瞻退往绵竹。邓艾写信劝降,诸葛瞻大怒,斩杀了邓艾派来的使者,排列阵势,迎击邓艾。邓艾派儿子、惠唐亭侯邓忠攻敌右翼,司马师纂攻敌左翼,邓忠和师纂战事不顺利,一起领兵回来,说:“打不动贼寇。”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打不动的?!”怒斥邓忠和师纂,打算杀掉他们。于是邓忠和师纂回过身去,再次出战,大破敌军,斩杀诸葛瞻和黄崇。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慨叹道:“我们父子肩负着国家重任,不能早早斩杀黄皓,使得国家毁败,人民死伤,还活着做什么?!”催马向前,突阵战死。

汉人没有料到魏兵会突然杀到,根本就没有防守准备,听说邓艾已经下到了平地,百姓恐慌,全都逃进深山沼泽,拦都拦不住。后主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有人认为蜀汉和东吴本是盟友,应该去投奔东吴;有人认为南中七郡的地势非常险要,便于防守,应该向南方逃跑。光禄大夫谯周认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寄住在别国的天子,要是去往吴国,就只能做吴的臣子。要是打算逃到南方去,就该早作打算,然后才能行动,如今大敌已近,很快就要失败,小人们的心思都无法保障,我恐怕动身之时,就是不测之大变发生之日,还怎可能逃去南方呢?”他劝后主投降,群臣也都接受了这一建议。

于是后主就派侍中张绍等人捧着玉玺前去向邓艾投降。北地王刘谌大怒道:“要是力量用尽,即将失败,就应该父子君臣一起背向着城池作战,共同为了社稷而死,这样才有脸去地下面见先帝,怎么能够投降呢?”但是后主不肯听从。当天,刘谌在昭烈帝的宗庙前哭祭,先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自杀。蜀汉就这样灭亡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