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海禁?朱棣的航海计划,差点把明朝家底败光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历代海禁政策最严的朝代,但是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航海事业也发生在明朝。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明朝大力发展航海事业,在郑和之后再出现几个大航海代表人物,明朝的命运会怎样?

其实,明朝当时也不是不想继续搞航海,实在是没办法。因为是实在搞不起了,经济负担太大了。明明航海可以促进贸易,刺激经济发展,航海用的钱可以赚回来啊!但是问题就在这,钱赚不回来。为什么?这得从明朝搞航海的目的说起。

明成祖朱棣发展航海事业的根本动机,不是促进贸易和交流,而是向耍威风,来震慑周边各国,让它们臣服。虽然在航海过程中也把很多国外的商品运会国内,但大多都被官方所占有。毕竟是没见过没用过的东西,奇珍异宝大多都被王公贵族自己收藏了,其他商品比如香料就被被官营机构拿去高价兜售,买东西的钱又货到王公贵族的腰包,简单来说,那时的航海是明朝权贵跑外贸单榨取民间财富的一种方式而已。

另外,威武的船队是为了弘扬国威,自然得用最好的原料打造最好的船,花销自然不小。可能因为朱棣是篡位者,他需要得到万国的朝拜来强化自己真龙天子的信心,同时也为了获得周边各国的朝贡,要么收买地方领先,要么进行武力镇压。不管哪种,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

朱棣的天朝梦做得很好,如果不出意外,可能会成为千古一帝。当时的明朝,虽然白银和黄金这样的金属货币严重缺乏,在对外贸易的时候没法付钱。没办法,只能用最古老的方式,以物换物,用官营瓷器和丝绸换取香料、玛瑙这些外来物品。这样官营商品得以出口,外来商品充斥国内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片大好。

理想很美好,可现实是大量的进口商品在国内有价无市,卖不出去就没收入,最后朝廷逼急了,把这些滞销的外来商品当成俸禄发给官员和船队中的工作人员。很多人拿着这些东西不知道怎么办,认了可惜,留着占地方。于是在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就干脆直接不高航海了。

​而且,虽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获得了周边各国的朝贡,但是朝贡这种东西都看各国统治者的想法。后来朝贡也就越来越少。最后明朝财政入不敷出,只好发行没有金属货币准备的宝钞,造成通货膨胀,如果航海继续下去可能几十年光景,明朝就被各种起义灭亡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