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这名抗战老同志得了肺结核,看了一本书之后,好了

2018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暨佛山嘉年华

将于8月11-12日在佛山保利水城举行

不过读书,不止书香节......

昨日恰逢八一建军节,电视君拜访了抗战老同志刘明。刘明曾是东江纵队的战士,也是原佛山市政协副主席。回忆起过往92年的岁月,他说,阅读改变了他的一生。

参加革命是读出来的

92岁的刘明是广东台山人,祖父和父亲是两代读书人,都是教书先生。在书香之家的熏陶之下,刘明从小就成绩优异,梦想做一名自然科学家。

少年时代的刘明

然而随着日军开始进攻广东,刘明的读书梦,碎了。1941年3月,日军进攻台山,校方马上宣布停学,将学生疏散回家。那年,他14岁,为了生计在父亲的安排下到一家粮店当炊事员。国难家仇、失学遭遇,令刘明更加痛恨日本帝国主义。

幸运的是,在族人的帮助下,他的读书之路又有了转机。1941年底,刘明辗转离家到韶关力行中学读书,也在这里接触到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其中艾思奇的《思想方法论》和《大众哲学》对他影响颇深,成为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书。

刘明与妻子何亦雄在1948年从事地下工作时合照

“不建设社会主义,人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我从此以后就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我要做一个革命家。所以我说,我参加革命是读出来的。”刘明说。在那不久之后,刘明加入东江纵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开展抗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刘明在佛山工作,继续着他的“革命”事业。

强健的身体是读出来的

除了思想的进步,刘明还认为,读书可以强身健体。这来源于1954年的一段奇妙经历。

当时27岁的刘明被查出患有肺结核,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肺结核说是不治之症也不为过了。心灰意冷的他在护士的建议下,开始阅读《巴甫洛夫学说》。“它的中心内容是条件反射理论, 脑是指挥一切的,会指挥你的免疫系统。于是我就天天锻炼,有规律地生活。”

虽年逾九旬,刘明仍每天坚持读书

半年后,刘明的肺结核明显好转。而根据当年的相关统计数据,结核病在中国的治愈率不足50%。

传承:子女皆成大学生

刘明也将自己读书的理念传承给子女,他的三个孩子读书成绩优异,女儿和小儿子都是大学生,大儿子则在硕士毕业后留在美国,任弗吉尼亚州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授。

刘家三代同堂(刘明为一排左三)

刘明从未停止读书。年逾九旬,他现在仍然每天看报,保证4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书上还有工整的笔记。

他说,他的一生是从看书得来的,“当年条件差,没人教我。我就从书中汲取知识。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刘明认为,读书可以决定命运。你和“书”又有什么故事呢?你觉得读书这件事,改变你的命运了吗?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故事吧!

记者 | 张媛媛 王海涌

编辑 | 戚乐怡

责编 | 郑思

监制 | 严剑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