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读史记时,我读懂了当年的司马迁

我阅读了华夏经典之一的《史记》,《史记》全称为《太史公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汗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字,内容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帝王,“世家”记诸侯,“列传”记人臣,“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来简述史事和人物,“书”则是记述制度发展。但作者注重客观事实,名号并非唯一的划分标准。项羽、吕雉虽未称帝,但实际行使帝王之权,因而被立为本纪;孔子立六艺垂仪后世,陈涉反暴秦首难有功,因而被孔子和陈涉并列为世家;汉惠帝仁弱如傀儡,虽在位七年,《史记》却不予记载。这是作者具有求实精神的体现。

提到《史记》作者,大家都知道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一名史官,《史记》的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的自传,司马迁将其始祖追溯到了颛顼时代,历代先人也有详细介绍,但却并未记载自己的生卒年,所以从古至今司马迁的生卒年都存在争议。司马迁为人正直,当时李广的孙子李陵率五千精骑孤军杀入匈奴辖地,杀伤匈奴逾两万人,但最终弹尽粮绝败降匈奴,汉武帝在朝堂上让大家讨论李陵的罪行,司马迁公开的替李陵辩护,武帝却认为司马迁有意维护开脱李陵,是在贬低打了败仗的汉武帝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入监狱,施以腐刑……受了腐刑后,司马迁一度想自杀,但念其父亲遗志还未完成,便忍着羞愤继续编纂《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这部鲁迅口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终于完成。从此,司马迁便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司马迁死后许多年,这部著作才被他外孙杨恽公诸于世。出于对他的尊敬,当时人们都尊称他为“太史公”。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首部,足见其在历史文献中所占比重。今日亦然,许多高等考试文言文也从中摘选,原因之一就是《史记》中的事物被描写得极为现实,把两千年以前发生的事生动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司马迁并不以自己是汉朝官员而在《史记》中对汉朝宗室阿谀奉承,对汉朝敌国恶意抹黑,《史记》是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展开的联想纪实,其中不乏对汉朝历代皇帝的批判,对汉朝敌人的褒扬,所以在《史记》刚公布的一段时间里被列为了禁书,禁止在民间传读。

比如在记述前朝皇帝秦始皇的《秦始皇本纪》中,首先简要地历数了嬴政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追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等事件,然后又记叙了嬴政在统一全国后立帝号,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北逐匈奴,南取陆梁地等等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写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取长生不老药,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军事、政治才能,而且也表现了秦始皇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褒扬和批判也正是现在大多数人对秦始皇的看法。

所以说,读《史记》不只能了解中国古代史,细细品读,你还能从中悟出人立于天地之间,该怎样做好一个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