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勾结徐敬业谋反全因骆宾王的一首童谣 他被杀是报应?

裴炎 裴炎别名裴令,字子隆,出身河东裴氏,是唐朝宰相、唐高宗的顾命大臣,曾经支持武则天废唐中宗改立唐睿宗,最后又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诬陷杀害。后人认为,武氏能得势跟裴炎脱不了关系,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对于裴炎勾结徐敬业一事,《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记载,只是出现在唐朝笔记小说中。

裴炎

据说,扬州叛乱之前,徐敬业想拉拢裴炎给他做内应,于是让骆宾王编了一首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让人四处散播。裴炎得知后便让人找到了骆宾王请他破解这首童谣。骆宾王说:“‘两片火’是个‘炎’字,‘绯衣’是‘裴’字,‘小儿’是‘子’字,‘当殿坐’表示昌隆,是个‘隆’字。这童谣的意思就是说裴炎和裴子隆要当皇帝了!”裴炎听了喜出望外,于是立马决定要徐敬业一起谋反,以为皇帝梦就要成真了。

而且,后来他听说徐敬业起兵了,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徐,结果被他人截获。信中只有“青鹅”二字,众人不解,武则天看后,将“青”字拆成“十二月”,“鹅”字拆成“我自与’”,也就是说裴炎在十二月为徐敬业做内应。于是,裴炎谋反罪名成立,斩于洛阳都亭。

裴炎

虽然有人认为裴炎是被诬陷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遭报应了,这从何解释?

原来,当时裴行俭征讨突厥,招降了阿史那伏念等突厥将领,裴炎却因嫉妒裴行俭有功而将这54名突厥将士斩首示众,使国家丧失信誉。后来,裴炎被杀,人们认为这是报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