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项制度

科举制,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一项制度,也是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最规范,那为什么会有科举制度衰落于明清这个说法呢?

明清科举,八股文是唯一个标签,除殿试以外的任何科举考试,八股文都是分值最重的必考科目。有人说八股文是朱元璋发明的,其实不然,朱元璋不过是拾人牙慧,将元朝的科举制度照搬而已。

元朝于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恢复科举考试,此后每三年一次,中试者可享受税赋减免的待遇。

元朝科举考试时,考官用四书五经中的内容设问,考生根据《朱氏章句集注》作答,字数三百字以上,也就是说考试必须用八股文作答。元朝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每一级考试考三场,中试者授予官职,牧守一方。

朱元璋定鼎河山后,在刘伯温的建议下,全盘复制了元朝的科举制度,并且强硬规定除程朱理学之外,其他所有的学说都是异端,孟子“吊民伐罪”的说法更是异端中异端,必须彻底禁绝。

在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下,理学成了明朝的唯一思想,八股文成了读书人唯一的进身之阶。

网络上有谣传,朱元璋为了给自己贴金,认朱熹做祖先,所以在力挺程朱理学。大家伙也不想想,朱元璋是个什么脾气,杀的全天下读书人没脾气洪武大帝需要认朱熹做祖先吗?力挺程朱理学只是因为,理学最符合他的统治理念。

一切以理学为尊的前提下,明清两朝的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明清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只会空谈,思想僵化,对政事两眼一抹黑,一切都需要重新学习。

官老爷们无能,师爷这个职业也就应运而生。官老爷高坐后衙当吉祥物,想着怎么讨好上官,师爷则代为打理一切,成为一县、一府实际上的父母官。

这样的官员,于国于民毫无用处,整日空谈大道理,敌视一切新学说新思想。中国历史也因此大开倒车,彻底落后于世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