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史」孟姜女哭倒长城是真是假?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老百姓劳役繁重。一对夫妻新婚才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去修筑万里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在家饱受磨难的妻子身背寒衣,历尽千辛万苦,万里寻夫来到位于山海关的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妻子如雷轰顶、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凄惨之情感天动地,城墙为之崩裂,露出丈夫尸骸,妻子于绝望之中投海身亡,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我国古代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为了怀念那位万里寻夫的孟姜女,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登临庙宇的游人,无不动容侧隐。然而,这样动人的传说,有人认为纯属虚构。其理由是因为山海关长城修建于秦朝以后,秦始皇时代修筑的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既然当时当地并无长城,哭长城之事自然属于子虚乌有。

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属后世人讹传。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伐卫、晋,回师攻营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妻赴郊外迎丧,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为讹,把杞梁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人,演绎出哭长城的故事。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满起来的。战国时,齐都盛行哭调,杞梁(后来演化为喜良)战死而妻迎柩,这便是悲剧的素材。西汉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盛行。杞梁妻的悲剧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应。到了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衣之曲,于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内容。可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随着时代和时势的变化而变异的。

孟美女哭长城中的孟姜女及其丈夫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沉重的无休止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劳苦百姓被劳役适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灾难。在从春秋起至明朝,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退。催人泪下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行的声讨,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那样: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