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用扁鹊的方法,用300两的小工程,根治困扰大清上百年的顽疾

乾隆

乾隆刚登基时面临的最大的考验就是官僚集团,皇帝对这些官僚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皇帝没办法离开这些官僚,皇帝需要这些官员去办事管理国家。恨的是这些官员中很多人中饱私囊,而且很容易形成朋党祸乱朝政。在乾隆时期,全国文武百官加起来接近10万人。官僚集团中派系林立,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当时不像现在这样网络信息发达,皇帝主要就是通过这些官员的报告中了解国家的政事。如果这些官员联合起来,一起欺骗皇帝。皇帝就只能是一个瞎子,完全不了解国家真实的情况。所以怎么管理这些宠大的官员队伍就非常考验皇帝的智慧了。什么叫高明?

扁鹊

扁鹊曾经说过他的二哥和大哥的医术比他还高明,扁鹊虽然治好了很多奇难杂症。但扁鹊却认为真正高明的医术是在病还没发出来前就提前预防或小病之初就治好,这才真正的高明。而一个真正高明的管理者也是一样的,在问题还没发生前或还是小事件的时候就提前处理好了,才是真正的高明。而不是哪些英雄式的力挽狂澜的英雄才是高明。以小见大,从小抓起

乾隆深知这个道理,而且乾隆很清楚,作为皇帝关心的是天下的长治久安,追求的是千秋万代的统治。而且官员则不同,他们地位再高也毕竟只是打工的。只要政令有漏洞,肯定会有人钻漏洞为自己谋利。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这些官员只会应付了事,因此必须要让这些官员知道,他乾隆不是一个随便让人欺骗的皇帝,不要以为事小就可以随便的蒙混过关。

乾隆对官员上奏的事,无论是大事小事。都看得非常的仔细,乾隆每天要看上万字的奏折,但乾隆每个字都会仔细阅读,从中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曾经工部就有一份奏折,需要修理太庙中的灯,申请三百两银子。区区三百两银子对于皇帝来说可能就是喝一杯茶的钱,皇帝一天光吃饭就几千上万两银子。三百两按理说不会引起皇帝的注意。但乾隆偏偏就注意到了这笔开支不正常。乾隆觉得三百两只是修理一下灯,不需要这么多钱。为了300两,乾隆亲自去查账

工部

乾隆叫工部负责的官员来询问此事,工部官员以为乾隆还年轻经验不足就说:“这是预支款,等工程完成后,如果有多出的银两就会交回来。”他以为乾隆日理万机只要他们骗过去了这次,乾隆就不会再记得这件小事。谁知道乾隆居然会为此查遍了工部的账本,工部的工程是先预支款,但从来没有还回余款的记录。省下的钱去哪了?只有一个可能性:都进了工部官员的口袋了。乾隆将整个工部衙门所有官员降级处理。这件事一出,满朝文武震惊,再也不敢小看了这位年轻的皇帝。

道理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却很少。人的潜意识就会更加关注比较大的数字或事件。以细微处着手,处理好一件件繁琐的小事。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小事大多数人都不会太过在意,就算你处理好了。也不会有人称赞你。反而会觉得你只着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做不了大事,反而会轻视你。

和坤剧照

所以说年轻时的乾隆的确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一位明君,哪么问题来了,既然乾隆这么有智慧,这么小的事都瞒不过乾隆的眼睛。哪么后来和坤是怎么能贪污到这么多钱的呢?欢迎留下您的高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