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灭亡,刘禅固然难辞其咎!但是能说姜维也是元凶之一吗?

姜维害怕了吗?面对魏国的进攻,姜维为什么不敢出兵?

文学漫谈第一百三十二期,点评的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罗贯中的原著好吗?

上回咱们说到,不论是从哪方面来比较的话,一直被人们所误解的廖化,实际能力也没那么差,甚至在行兵打仗的计谋方面,比姜维还略高一筹。只是,或许是由于廖化的山匪的出身不好吧,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自始至终没能担当起北伐魏国的大任。要不然,三国的历史很有可能被改写。

今天,咱们继续来聊聊关于姜维的故事。

根据《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描写,基本上三国时期到现在已经尾声了,司马昭已经下令,邓艾和钟会,开始进攻蜀汉。大家都知道,在三国的故事当中,蜀汉是第一个灭亡的,也正是在邓艾和钟会的进攻之下灭亡的。

蜀汉之所以会灭亡,首当其冲的责任人,自然就是刘禅。因为在三国的后期,蜀汉、魏国和东吴三个国家的皇帝,只有刘禅是拥有完全的朝政大全的,魏国的皇帝,由于有司马昭,显然一点权力都没有,而东吴的皇帝,实际上也被权臣威胁着。所以,蜀汉的灭亡,第一责任人,肯定就是刘禅,刘禅真的是难辞其咎的。

那么,除了刘禅之外,咱们能说,姜维也是元凶之一吗?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首先,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损失了不少蜀汉的名将和军事实力,但是,也给蜀汉留下了足以自保的军队。但是,姜维的几次攻打魏国,不仅无功而返,还把诸葛亮留下来的足以自保的军队,几乎损失殆尽。没有了强有力的抵抗的力量,蜀汉想不灭亡都难。

其次,姜维高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姜维自恃是诸葛亮的徒弟,每一件事,都想效仿诸葛亮的做法,北伐魏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力证。另外,姜维也看到了诸葛亮处置宦官的做法,自己也想学着做,只是“学虎不成反类猫”,不仅没有铲除宦官黄皓,反而得罪了黄皓。于是,为求自保,姜维不得不以屯田为名,退守沓中,离开了汉中和朝廷。

于是,当魏国开始进攻蜀汉的时候,汉中没有姜维的把守,显得力量不足。而黄皓的弄权,也使得姜维的奏章,刘禅无法看到。假如,姜维当初不向刘禅提出铲除黄皓,最起码,姜维会在第一时间,组织有效的力量,去抵抗魏国的进攻,也不至于蜀汉这个快,就被攻下了。

再者,姜维还是害怕了。正是因为别人的建议,才使得姜维意识到,得罪黄皓之后,自己的性命朝夕不保。为求自保,姜维退守沓中。但是,当魏国进攻蜀汉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姜维第一个想到的,是按照正常的程序,上奏皇帝刘禅,而没有魄力去施行那句经典的明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此危难之际,姜维完全可以先出兵抵抗,等到胜利之后,再向皇帝刘禅解释。只是,一直到张翼和廖化前来之前,姜维才被迫出兵。

但是,姜维没有这么做,只是因为害怕自己被黄皓算计而丢掉性命。与姜维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廖化和张翼的做法。对此,在书中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却说姜维引兵过了桥头,正行之间,前面一军来到,乃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也。维问之,翼曰:“黄皓听信师巫之言,不肯发兵。翼闻汉中已危,自起兵来,时阳安关已被钟会所取。今闻将军受困,特来接应。”遂合兵一处,前赴白水关。

看到没,张翼和廖化,也像姜维一样请表出战,同样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但是两个人是怎么做的呢?“闻汉中已危,自起兵来”,也就是说,张翼和廖化是属于私自出兵,两位不是大将军的人都能这样做,为什么姜维不敢出兵呢?说到底,还是爱惜自己的性命罢了。

综合以上几点,完全可以看出,蜀汉灭亡,固然少不了刘禅的责任,但是姜维的先损失优势兵力,再畏首畏尾而贻误战机,终于使得最有利的防御和抵抗时机就此消失。所以,蜀汉的灭亡,姜维真的能算是元凶之一的。

那么接下来,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还有哪些你没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下回再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