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说历史:老师说我字难看,要我写十本字帖,我觉得我被体罚了

我国民间总有一些俗话说得很好,比如有一句叫“字如其人”,意思就是长得丑的人字一般都写的难看,那反过来就是字写的好看的一般也长得漂亮,因此我们从小就会被逼练字,其实这都是父母老师的一片苦心,为了让你变成漂亮人,知不知道?!

说到练字自然就会想到书法,虽然我们现在练的字多半是硬笔书法了,但它始终还是没有完全脱离掉“书法”的意义,即便用钢笔书写,也有草书、行书、楷书之分。而在我国古代,书法的意义则更重,那时候的文人很有可能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而变身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可千万别觉得练字是体罚了,那简直就是成功前的魔鬼训练嘛。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它的基础是汉字,而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也就是刻写在兽骨、龟壳上的文字。

紧随甲骨文之后出现的字体是金文,它主要篆刻在各种青铜器上,大部分用于记录某些事件或歌颂某些名人,由于多为刻写,和甲骨文一样,个人风格还不算突出。

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这绝对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拜秦始皇所赐,我国的官方文字变成了小篆,但小篆的写法比较复杂,民间也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字体,比如大篆、虫书、隶书等,而且秦朝早已广泛使用竹简和毛笔,书法艺术在这一时候已初具雏形。

汉朝则是汉字和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流行文字已不是复杂高深的小篆了,而是相对简化的隶书,毕竟一个字学十天半个月还学不会实在是太反人类了。当然,汉代书法能有长足发展,那绝对得颁一座终生成就奖杯给蔡伦,要不是他改进造纸术,让书写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汉代隶书也不可能这么快发展出众多字体。到汉代末年,隶书又演化出章草、真书、行书、楷书等。

张芝: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当选为汉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但据说后来有人叫我“草圣”,感觉这名字也不是很吉利。我写过不少字(废话),但时间太久很多都掉了,所以流传在世的大部分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只有《秋凉帖》大概可能应该是我写的。

魏晋时期是继汉朝后另一个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真书、行书、草书、楷书逐渐定型,名传千古的大书法家们也纷纷现身,他们定义了后世书法字体美的典范。

钟繇:我一直以为我会因为长得帅而出名,但没想到最后大家记住的是我的字,没错,我就是人称“楷书鼻祖”的钟繇,下面即将登场的那个人也是看着我的字帖长大的!

王羲之:导演,我还用介绍吗?幼齿小儿都听过我的名字吧,我的《兰亭序》可是天下第一行书,鼻祖有什么了不起的,知不知道我叫“书圣”!“书圣”!不仅我,我儿子王献之也是了不起的书法家,你们知不知道?!

知道……知道……哪敢不知道啊……

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简直是我国历史上封建文化空前繁盛的时期啊,唐代书法家众多,又在前辈的书法基础上有所创造,连唐朝皇帝李世民都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大书法家。

张旭:既然我的老师张芝说自己叫“草圣”,那我肯定就得换一个名字了,干脆就叫“草王”吧,要不“草仙”?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我没什么好介绍的,就是个喜欢写狂草的人,以前有人把我的狂草和李白的诗、裴旻的舞合称“三绝”,就这样。

颜真卿:我本来学的是草书,对,你没听错,草书,张旭还是我师傅呢,谁知道后来出名的却是楷书,所以凡事还是得创新,毕竟“颜体”楷书是我自创的,于是一不小心就红了。

柳公权:我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我有说过我是太子太保吗?没有吧。跟颜真卿齐名这事儿我知道,我也是写楷书的嘛,不过人称“颜柳”我就不开心了,为啥不叫“柳颜”,呃……是不是读起来跟人重名啦?唉……

唐朝书法大家实在太多,没有篇幅一一列举,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李邕、怀素、钟绍京等等等等。

宋代虽重文士,但书法发展相对缓慢,由于宋太宗赵光义曾特意寻找各朝各代书法大家的墨宝,收录为《淳化阁帖》发放给朝中大臣,因此宋代书法为投帝王所好,多临摹,少革新,书道也就逐渐衰微了。

米芾:有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作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我明确告诉你,我临摹的古人书法连古人自己都分不清真假,哼。

宋徽宗:朕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创立“瘦金体”什么的只是一时兴起,不值一提。不过朕发现米芾好像在朕头上,来人啊,赐一丈红!

明清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已成型多年,纵观两朝都再难有突破和创新,不过明朝士大夫风气盛行,书体多以行楷为主。

文征明:没想到我也能代表四大才子发言,但是我太紧张了,不知道说点什么,那个……我擅长写小楷……………………没了……

郑板桥:难得糊涂呗,要不我怎么能把草书、隶书、篆书混在一起写,我就喜欢别人说我怪,怪是啥意思,就是特别的意思,干嘛要跟风呢?和别人一样多没劲啊。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