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学了康熙十三年,天下乱成一团,才明白雍正的厉害之处

乾隆十三年,这个年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算一个特殊的年份。但是,对于乾隆朝的官员们来说,这一年真的是,大变天了。他们眼中那个仁慈宽和的乾隆皇帝,突然成了一位暴君,大家在他的身上,隐隐约约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帝王气息,那就是雍正执政的风格。

整个官场大为震动,难道这个处处把圣祖康熙挂在嘴边的乾隆,终究还是逃脱不了父亲的潜移默化吗? 官员们猜对了一半。

乾隆的确要放弃康熙的仁慈,但这不是因为逃脱不了雍正皇帝的影响,而是十三年的帝王视角,终于让他看清楚了,爷爷和父亲,这两个截然不同风格的皇帝,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帝王行事。

乾隆皇帝还没登基时,他就冷眼旁观自己的父亲,认为父皇实在是不可理喻。无情、固执、残忍,天下人在他的统治下,终日颤颤巍巍,好像受惊的老鼠一般。反观爷爷康熙,在位六十年,圣名显章,天下视为慈父。乾隆暗地立志,将来自己登上皇位后,一定要以圣祖为楷模,坚决不做父亲那样的帝王。

乾隆十三年,皇后宾天,在国母的葬礼期间,温顺的狮子张开了血盆大口,乾隆突然发威了,首先是刑部尚书阿克墩,就因为他兼管的翰林院,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罪过:起草的皇帝册宝上,有一处拼写错误。

乾隆小题大做,竟然以此把阿克墩给革职问罪,刑部上下面面相觑,这点小错,怎么问罪?大家揣测上意,给定了一个绞监候的重刑,好让乾隆皇帝有个显露皇恩浩荡的机会,朱笔给改为革职留任,或者罚俸三年,这是惯例。

没想到呀,乾隆接到奏折,认为罪名太轻,把刑部官员全部革职,御笔亲判:秋斩!接下来,工部、礼部,光禄寺,一家家官员都轮着倒霉,京城官场胆战心惊,封疆大吏也难逃一死,湖广总督塞楞额,只是因为国丧剃发,就被赐自尽。

乾隆的性情大变,是积压在心中的怒火,借着皇后去世并发出来的。他学了十三年康熙,天下成什么样子呢?雍正留下的清明吏治,勤勉官员,在十三年全部不成了体统。

就拿安徽一个省来说,从乾隆元年开始,十一年累积了116起大案没人管,甚至有些案子已经审明清楚,官员就是拖着不判决。 贪污之风也在十三年开始风靡官场,各种在雍正朝没听过的荒唐贪污手段,不断涌现出来,以至于乾隆在御批上质问朝廷:“朕以诚待天下,尔等竟将朕视为无能可欺之主乎”?

十三年的仁慈,让乾隆一败涂地,他这时候才明白,父亲并不是生性残暴,而是在皇帝的位置,必须要做到雷霆之威,这些官员们,都是给脸不要脸的货,他们缺少鞭子,就会蹬鼻子上脸。

从乾隆十三年后,整个天下就又回到了地狱模式,乾隆一朝,光是封疆大吏被处死的人数,就比康熙雍正两朝加起来还多。乾隆到底还是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学习康熙的失败,父亲雍正的治国模式,还是赢到了最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