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朱元璋是如何清除势力庞大的朋党政治

历朝历代朋党对国家的危害巨大,唐朝有一大部分原因亡于朋党,连清盛祖康熙朝也深受朋党乱政之危害,好在康熙千古一帝成功清除这些祸害。朋党往往是一个利益集团,他们评判官员的优劣不是以政绩和品德为标准,而是以是不是自己阵营为评判标准,他们攻守同盟内部人犯法大家齐心协力一块拯救,对于政敌或者非本阵营之人无论贤与不贤都极力打压,从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危害,历来明君在朝都是严格防范朋党的形成。明初洪武年间有势力强大的淮西党和绵里藏针的浙东党,两党相互斗争数年为何没能给国家造成为何,朱元璋又是如何快速清除这些 朋党势力的呢?

朱元璋

明王朝的建立离不开淮西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文如李善长、武如徐达汤和,这些人都是淮西人士,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首次分封时,34个爵位里有31个都是淮西人士。这些人在明朝建国之后逐渐形成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他们不单军功磊磊又位高权重,包括和朱元璋在内之间又相互结亲,一时之间整个朝廷基本都是淮西党的天下。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又边关不宁,朱元璋需要这些淮西的文武大臣们为帝国的效力,对于淮西党也是采取姑且养之的态度,为防止他们一家独大特意扶持了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两党明里暗里相斗数年始终没有给大明朝臣带来危害,反而互相监督互相争功对大明王朝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不得不佩服老朱的政治手腕高明,在开国之初就引导两党相互攀比谁能为国家出更多的力,朱元璋居中裁决总能引导大家相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方向发展。加之朱元璋睿智过人且杀伐决断,大臣们在其手下根本不敢为非作歹或者党同伐异,一旦没老朱发现直接就是满门遭殃。在明朝开国之初无论是李善长或者刘伯温,觐见的内容都是如何恢复大明的国力,如何让国家更快更强的的发展,虽然也捎带着打击下政敌 ,可在朱皇帝面前这些小伎俩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加之两派的领导人都是有着职业操守的名人,对于国家民族等大义还是很看重的,虽然不满于对方的行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面前确实空前的团结一致,所有从始至终洪武年间的朋党之争没能给国家带来危害。

李善长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快速清除这些朋党势力呢?

随着大明的边关安宁和国家的兴盛,这些人对于大明王朝的作用大为下降,一些知名人物如刘伯温和李善长都识时务的自请归养,留下来如杨宪和胡惟庸等这些新生代的领军人物虽然相互攻伐的程度更为激烈,可老朱从来不被他们利用,总是能一眼看出问题的实质所在并模棱两可的给出裁决方案,往往让两派人物不知道圣意如何,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引火上身。同时朱元璋善于利用两党的竞争达成个人的目的,在想完成某个目标时总是先故意扶持下一方,然后等其做大骄横时再一击锤子,从而给对方造成毁灭性打击。如明后期先后诛杀杨宪、胡惟庸等人,淮西党和浙东党领军人物除去后,余下党羽受到大大小小的株连之后,朝廷基本没有了朋党的存在。加之其独创的锦衣卫时刻监控朝臣们的动向,很多为求自保的大臣别说结党营私了,下朝后连门都不敢出闲赋在家避祸,从而彻底清除了朋党势力。

胡惟庸

朱元璋的驭臣能力和手段不是一般人能学到的,对大臣的震慑让其时刻感觉到恐惧和担忧,所有在朝堂上都是兢兢业业不敢马虎。可惜后世之君没有学会朱元璋的为君之道,太祖实录和各种规章制度还是没能让后世子孙学会朱元璋那样控制和驾驭朝臣,最后让大明朝亡于朋党之祸,不知泉下有知的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作何感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