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现了大批越南皇室后裔,越南人怎么会跑到新疆去呢

这件事是因为越南的一场内乱引起的。

古时候的越南一般称作安南,一直都是中国的属地。中国在进入五代十国的时候,国家内乱,动荡不安,无暇他顾。安南乘机摆脱了中国中原政权的控制,建立吴朝。而后独立,后来又再次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明清时期,安南内战频发,政权朝夕更替。清康熙年间,明代安南王莫氏,在后黎朝的数次进攻中,偏安高平一隅。清廷便封黎氏后裔黎维禧为新的安南王。

(安南王旧照片)

黎维禧大举进攻高平,欲将莫氏斩草除根,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莫氏势弱不敌,逃往同样是清朝附属国的南掌(也称“澜沧国”),躲藏于猛天寨。为躲避黎氏的追杀,改为黄姓。

莫氏一族经过几年的蛰伏,实力有所恢复。其后裔黄公质在山南地区举兵,企图反抗安南王黎氏,黎氏派兵镇压。

这场战争发生在清乾隆年间,从1751年开始,至1769年结束,双方持续了十多年才分出胜负。最终,黄公质战死,其子黄公缵率残部退入猛天寨。但黎氏欲将莫氏连根拔起,猛攻猛天寨,黄公缵拼死抵抗,最后战至只剩百余人,被迫退入中国境内,向清廷寻求庇护。

乾隆皇帝获悉此事后,考虑到莫氏(黄氏)毕竟是曾经的安南王,便答应了黄公缵的要求,准许他们“留于近边安插”,也就是就近安置在清朝和安南的边境。

(安南之乱)

但安南王黎氏还是对黄公缵不放心,多次向清廷“请索回处置”,都被乾隆“移檄责之”。

黎氏见书信交涉没有成效,于是借朝贡之机,亲自上门讨要黄公缵及其余党,“附贡具奏黄公缵一案”。乾隆不由大怒,说道:“不必复行驳回,听其自行陈奏。伊等既因投生而来,岂可听其仍回尔国就死”。意思是说,黄公缵等人既然投奔我大清,就不能见死不救,不管安南王怎么说,不予理会,

可惜黄公缵一行,在清廷的安置点仍以安南的皇室自居,不守法度,与当地的吐司发生了数次冲突。

恰逢此时,纪昀从乌鲁木齐回朝,向乾隆上奏,详述了当地的屯田状况,“乌鲁木齐农家,人无徭役,地无丈量,纳三十亩之税,可坐耕数百亩之产。四无邻舍,多为 ‘一家村 ’”。意思是说,乌鲁木齐人少地多,无人耕种。

纪昀还向朝臣们讲了一个笑话,某农户种了一季小麦,大概值价“三十金”,但雇来收麦的人工价就是“三十五金”,他用“五金”遣散了收麦之人,避免了更多的亏本。

(皇姑坟遗址)

于是,乾隆便将黄公缵等人遣往乌鲁木齐,编入屯田名册,划拨相应的田地,发给农具种子。

黄公缵等人便成了新疆的屯田人。屯田的地方就叫安南工村。

自此以后,这些安南人就背井离乡,世代耕种于新疆,与当地人融为一体,再也没能踏上安南的土地。

乾隆之所以把黄公缵一干人遣往乌鲁木齐,一者是为了让他们远离安南,打消安南王黎氏的顾忌;二者乌鲁木齐也确实需要大量的屯田人;三者为彰显清朝的大国风范。

黄公缵在来到乌鲁木齐几年后就病逝了,其族人就将他葬在了安南工村,取名“黄公坟”,后人讹称“皇姑坟”。直到现在,仍有众多的越南黄姓留学生,前往“黄公坟”,祭拜黄公缵。

这就是新疆为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后裔的原因。

(参考资料:《清史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