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令人费解的两大疑团:一个和曹操有关,一个和孙权有关

三国历史留给世人的不仅有金戈铁马,有热血,有阴谋,除此之外,因为缺乏更多史料佐证的缘故,也有不少的疑团让后人至今仍然疑惑不已,今天就说说其中令人费解的两大疑团:一个和曹操有关,一个和孙权有关。

和曹操有关的是208年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最钟爱的儿子13岁的曹冲夭折了,曹操痛心不已,《三国志》说是曹操“哀甚”,没过多久,曹操杀了周不疑,令人疑惑的是这一次曹操没有找什么借口也没有正大光明的去杀,而是派刺客将周不疑刺杀!如此以常规手段对待一位17岁的少年,令人困惑不已。

周不疑是曹冲的玩伴,两人同样都是当时闻名的天才少年,周不疑要大曹冲几岁。曹冲自小聪慧过人,曹操对他也非常看重,有把他当作接班人培养的打算,周不疑是荆州别驾刘先的外甥,在随刘先去往许都之时和曹冲结识就一直留在了曹冲身边,其聪慧不在曹冲之下,两个天才少年惺惺相惜,关系处得很不错。曹操爱屋及乌想把自己女儿许配给周不疑,结果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周不疑婉拒了。但很显然曹操还不至于为这个原因就暗杀了周不疑。

周不疑不仅聪慧而且似乎军略方面也很在行,《零陵先贤传》曾记载:“太祖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此时应该是207年,周不疑16岁。曹操准备刺杀周不疑之前,曹丕还赶过来劝阻,此时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此人非所汝能驾御也。”,曹操谁啊!纵横沙场罕遇对手,即便周不疑在柳城之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会在此时忌惮一个17岁的少年?以他惜才和爱才来看,他招揽和重用还来不及,居然会派人去刺杀?何况曹冲刚死,就想着培养曹丕了?不是还有个曹植吗?现在就担心以后自己的儿子驾驭不了周不疑了?曹操当时也才50多岁,会害怕一个少年而杀之,还是派刺客刺杀?

可能的解释也许有两点:第一,可能是周不疑知道了一些他不应该知道的秘密;第二,或许是曹操太过疼爱曹冲,所以他以不光明正大的方式暗杀了曹冲生前最要好的朋友周不疑去陪葬曹冲?如果是后面一种就有点恐怖了。缺乏史料不好说曹操到底出于何种目的要暗杀周不疑,不过如果说曹操是因为忌惮周不疑而杀之实在缺乏说服力,总之此事疑点重重。

另外一个疑团就是江东十二虎臣中能力不是最强的董袭为何在孙策死后,孙权掌江东之时到赤壁之战前夕他的职位居然是除了孙权之外最高者。董袭虽然在孙策时代就投奔过来了,但是资历不如程普,韩当和黄盖三人,和蒋钦、周泰、陈武三人相当(这三人也是孙策时代的,其余包括甘宁在内的五人都是孙权掌权后才投奔而来的),孙策死的时候(200年)董袭是扬武都尉,位在程普和韩当之下,和黄盖差不多,比蒋钦、周泰、陈武三人高一点。

但是奇怪的是孙策死后孙权掌权之后,董袭的职位突然火箭般上升,《三国志》记载” 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别分讨。袭所向辄破,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这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赤壁之战之前的事。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问题是当时江东职位最高的是孙权的讨虏将军,也才比董袭高一个级别而已。其他人呢不要说偏将军连个裨将军都没有,包括大都督周瑜,副都督程普在内也才只是个中郎将而已,比董袭的偏将军低了两个级别!

还有一点也让人奇怪的是,孙权初掌江东时,”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这里的太妃很可能就是吴国太,不是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吗?怎么吴国太问的偏偏是张昭和董袭?张昭还好说,放着那么多的大将不去问,却问一个声名不如其他人的董袭?总之这事透着古怪,令人费解!当然史料偏少,也许发生了一些隐晦的事情没有记载也未必可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