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此人提出一计,可以改变战局,可惜慈禧不用

大伙知道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快速的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随之开始对外进行侵略,但此时期的清朝腐朽,外强中干的现状早就被日本看的透透的。所以日本最终把侵略路径选为了中国,前因后果所以导致了第一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但在这件事之前,日本是首先派兵到朝鲜半岛,所以当时自认强大的清政府还不认为日本有能力来犯清朝,不期而遇的事情还是来了,在中日战争开端,中国有一人完全没把日本放在眼里,并且还谋略了一个“奇袭”日本的战术,​

此人就是四川宋育仁(被誉为四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在1886年就考取了进士,因才华横溢还被推荐到翰林院任职,8年后也就是1894年(甲午战争年),他担任英法意比等国的外交大使,并在这时期出使外国考察外国的先进技术,经济文化等,并把所见所闻同国内对比,取长补短,为让清朝扭转弱势局面而努力,但在英国考察过程中,得知日本同中国开战后,他心如火燎,但因任务未完成没办法回国,但他根据对日本的了解,向朝廷建议“日兵人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但因日本来势汹汹,清军在黄海战场节节败退,在众人为之无奈情况下,宋育仁脑中出现一个大胆的想法。

宋育仁的破敌策略是利用自己外交官的身份,先是向英法购买战舰五六艘,鱼雷快艇十来艘,让美国海军少将夹甫士做指挥,在召集澳洲精锐水军二三千人,促成一个突袭水军,然后已保护澳洲商船为由,从菲律宾北上日本,直接打击日本本土。虽然他这个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根据当时情势,日本把重兵都掉到中国,若此计划成功,那必定让日本首尾不得兼顾,可以最大程度牵制日本,若中国本土的日军败退,清军在乘胜追击,那让中国反败为胜也很有可能。

计划已经商定好,但还需要朝廷的批准才行,为了获得朝廷批准,宋育仁一方面跟总督张之洞取得联系,一方面联系美国海军少将夹甫士和向英国银行贷款,经过各处奔走一些列努力,最终宋育仁获得贷款,武器装备齐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然整装待发,但当时因为战败清政府已无力抗,朝中上下正商讨怎么跟日本求和,但同任大使的龚照瑗却不同意他的做法,于是把事情厉害告诉了李鸿章,李鸿章听后也认为这样会让日本更疯狂的报复,到时候情况会更糟,所以李鸿章将此事视为“妄生事端”上报给了慈禧太后,于是慈禧太后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废除他所筹备的所有武装,并把宋育仁紧急召回朝廷。至此奇袭日本的计划落空,最终清政府向日本求和。

计划未能成功,让宋育仁壮志未酬十分悲伤,其实这次计划落空一方面是因朝廷软弱胆怯,一方面还是因龚照瑗生性多疑,内心软弱,生怕被宋育仁抢了风头。龚照瑗还有一件事也是非常让人气愤的,就是在甲午战争后还想方设法在英国诱捕孙中山。如果当时朝廷同意宋育仁的计划,即使不成功也至少能牵制日本的嚣张气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