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座城,从元至清数百年,城主被一家人垄断,皇帝都不敢换

县令这是中国古代最为吃香的官员之一。县令在古代是一方诸侯的存在。古代一个县令官职可是要大于如今的一个县长。实际上,古代县令的权力可以达到了如今的一个市长的大小。郡县制在秦朝之时就已经实行了,县长统一由中央进行调配的。不同管辖区域的县长,权力大小也大不相同。但是,对于官员的选拔权力,却是牢牢地掌握在中央手中。

在如今的山东西南边境上。有一个县在古代非常特殊,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个县的特殊点在于这是孔子的故乡——曲阜。从元朝开始,朝廷便让孔家人自己管理曲阜,朝廷并不对曲阜进行官员的调配。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孔子的地位都是无可撼动,正是因为如此,曲阜才一直有着独特的政治格局。

孔子的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算高。儒家思想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非主流思想,在很多情况下,它被边缘化了,许多史书典籍也记载了孔子周游列国,却并不受待见。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统一了天下,儒家的祖师爷孔子自然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尊敬。由此,山东曲阜一直被朝廷所特殊的照顾。毕竟孔子可不是一般人,那是万千民众心中的偶像。皇帝对于圣人孔子的家乡更是需要百般优惠。

朝廷对于管理曲阜,想到了最好的处理办法便是让孔家人自己管理。这既体现了对于圣人孔子的尊重,又能够很好让平衡各地区治理格局。所以,从元朝开始,曲阜便可是自负盈亏了。如果发展得好,归功于孔家人;要是发展的不好,顶多是朝廷在多拨点款给你搞搞建设。

孔家人对于曲阜的经营也是尽心尽力,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如果这都管理不好,那恐怕不仅仅要遭到世人的耻笑了,丢的是自己先人的脸面。

当然了,孔家人并不是会自己搞自己的一套。他们治理曲阜,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借鉴朝廷的许多做法,尽力宣传官方的政策理念。在选择县令方面,起先是由家族的族长来担任,也就是最有威望和辈分最高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衙门的事情太多,同时又需要和朝廷对接。所以,后来县令就有族长自己选定。因此,孔子的后人在元朝之后基本就垄断了曲阜的官职。

在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对于特意划出曲阜让其自行管理并不看好。因此,他想想要打破这一延续了上百年的传统。便派下一整套领导班子对其进行接任,但是,新上任的官员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当地老百姓上京告状的事情。到了明朝嘉靖皇上对此极为尴尬,又不得不重新让孔子后人来担任,曲阜的孔家人管理又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注1:《元史》

注2:《明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