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課徒絮语(七)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課徒絮语(七)

九十一孟尝君迫于秦国的压力出访,秦昭王先是打算仼命他为秦相,但怕他成为卧底,让他回齐又不甘愿,于是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宫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天未明。函谷关规矩鸡叫开门。孟尝君恐追兵至,情急中,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养士三千,居然依靠鸡鸣狗盗之徒捡回一条老命。

九十二孙膑依靠装疯卖傻逃离魏国是智,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对抗一支军队,更不能对抗一个国家。孟尝君靠鸡鸣狗盗之徒逃离秦国是傻。当时秦齐为东西两强。秦第一次邀孟访秦,不敢去。第二次迫于压力,不敢不去,可见齐实力不如秦。一个养士三千,执政几十年的齐相,别说找不到超越秦国之路,连分庭抗礼都不能够,其笨可见。

九十三孟尝君与士同吃一锅饭,但收入不够养士开支,就想到了去老窝薜地发放创业贷款,以利息收入帖补家用。不料,那地多的是从外地移来的打砸抢分子,欠债不还。于是,派冯谖收债。冯谖又把收到的利息与当地的打砸抢分子大吃大喝。养了一帮坑爹的货。

九十四鸡鸣狗盗之徒并非一无是处。如在名星如日中天而知识分子遭遇冷落的当代,他们可以卓越的表演能力成为名星,坐拥名利。但那时,社会各界不知明星为何物而一致认为只有知识和知识分子才能救天下,是一个真正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时代,因此,演员就迫不得已冒充知识分子混口饭吃。养士专业户中又有孟尝君这种不是真正识货的主,演员就能以演技被认定为知识分子。

九十五有的国君坚信只有知识和知识分子才能救天下,向国际社会发出公告,诚征医国能手。燕昭王筑黄金台礼待国际顶级人才,乐毅弃魏投燕,任计齐军总司令,连下七十城。商鞅接到秦孝公的招贤公告,毅然弃魏西进。

九十六商鞅变法,确定法家理论为治国教科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深刻认识到这部教科书是天下唯一真理,只要不断坚持和发展这部教科书的伟大理论,大秦帝国一定能千世万世。于是,独尊法家,焚书坑儒,以吏为师,开启了一个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反智时代。

九十七秦二世而亡。完全在商鞅意料之中。商鞅的举荐人景监得知秦孝公决定采纳商鞅的建议后,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商鞅叹口气,冷冷地说:“按我的办法治国,国家马上强大,但是,这个国家是短命的。”商鞅的初心是以道家理论治国,釆用法家实属被迫无奈之举。

九十八秦孝公第一面试商鞅,商鞅大谈“帝道”。何谓“帝道”?司马迁没解释。一般认为帝为黄帝,而汉初信奉“黄老之术”,因此,把“帝道”解释为道家也许是对的。当然,也可能阐述“帝道”的著作已全部毁于“焚书坑儒”,因此,真实的“帝道”已不可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商鞅的答卷不是以法家为指导思想。商鞅情绪激动,囗若悬河。秦孝公居然听睡着了。秦孝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商鞅的保荐人景监招来,大骂一通:尼玛(估计重复了五十遍以上),你保荐那货特么是个什么鬼啊?

九十九景监很受伤。商鞅说:“老大骂人,是说咱孺子可教。你再去帮我申请一次面试机会。”第二次面试,商鞅大侃“王道”。孟子有“王道”、“霸道”说且力主“王道”说,故“王道”即儒学。机不可失。商鞅应更加卖力,抑扬顿挫,唾沫四溅。但是,秦孝公又睡着了。秦孝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又是把景监招来大骂一通:尼玛(肯定重复了五十遍以上),你保荐那货特么是个什么鬼啊?

一〇〇景监又受伤。商鞅又说:“帮我再争取一次面试机会。这次一定让老大满意。”这次,商鞅推出法家。秦孝公一听,眼睛放绿光。两人促膝谈心,连续几天。最后,秦孝公发表讲话:我不能在历史上籍籍无名而让子孙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原来,秦孝公知道帝道王道都可强国,但最终因见效快而选择霸道。后人说人“霸气”,褒还是贬?霸气之上,应有帝气、王气,但后人不知三气之别,出了个“西楚霸王”,立即over,而且被大卸N块。

一〇一商鞅变法的唯一目标是争霸天下。争霸天下的唯一办法是消灭敌人。因此,商鞅把全国人民的考核指标定为杀敌人的数量,以敌人的人头做为论功行赏的唯一依据。为了激法人民杀敌的积极性,以弱民、愚民、辱民等方式,让人民吃不饱,饿不死,使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杀敌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理想。而人民杀敌有暇唯一被官府鼓励的事就是种地。因此,变法的核心就是“农战”。

一〇二农耕时代,经商空间狭窄,商鞅规定粮食统一由国家征收,商业活动被进一步压缩,而且规定经商失败者一律充当奴隶,因经商风险过大,商业活动几乎停止。无商不富。全国百姓成了穷人,国家集中了所有资源和财富用于战争和奖励作战有功人员。百姓姓的唯一理想就是上阵杀敌。

一〇三保甲制度,实质上是把百姓当作疑似卖国贼进行公开监视的特务政治。不承认百姓是天生的爱国者,是对百姓的莫大侮辱。连坐制度,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种制度,彻底毁灭了亲情、友情、乡情,使社会道德体系彻底崩溃。

一〇四秦惠文王上台,商鞅自知得罪人太多,沒法混,仓皇出逃,至秦魏边境,天已晚,投宿。老板要求出示证件。商鞅问:“凭什么?”老板答:“商君之法,我如不查明客人身份,连坐。”当日,商鞅大权在握自以为制定的法律都是用于对付别人的,不料,今日却落得被自己制定的法律所对付的下场,无奈返回,搞武装割据对抗秦惠文王,旋战败,被五马分尸。

一〇五商鞅起草法律完毕,未颁行,恐百姓不信,立一木于南门,令:“将木搬至北门,赏十金。”小民心动而不行动。数次涨价,至五十金。某民行动。当即兑现。后人称此为“商鞅立信”,实质是“商鞅立威”。此事彻底暴露了专制统治言出法随、法律权定、朝令夕改、公私不分的特征。秦国将进入有史以来最为专制的黑暗时代,令百姓人人恐怖。而百姓人人心怀恐惧最有利于专制统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