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真相:利字边上一把刀

“利”字右边有把刀。

最初,人们拿起这把刀,去割左边的禾苗,也就是收成的代表,将这些辛苦耕耘得来的收成去交换自己的所需。在这一过程中,所入手的那些,便是“利”了。

这里的“利”,可以指那些交换出去的禾苗,也可以是交换回来的用品,更可以是抽象的感觉——使用之后的满足感。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我们才能生生不息,走到现在。

如今,人们倘若依旧传承千年来的祖训,老老实实地拿着这把刀去割自己田里的禾苗,来获“利”满足自己,那么,这世界,还倒简单。

然而,现实远非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把刀的无穷魔力,认为只用它来割禾苗,简直是暴殄天物。于是,它被赋予了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就像一部手机已超越通话功能而成为一套移动办公平台那样。

既然是禾苗,自己的能割,隔壁家的也能割,那对门的也可以了,用不着一味地局限于自己那有限的几根苗苗。当然,最好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顺手来一下什么的。更可以带着这把刀走出自己那五亩二分地,去割比禾苗更有“利”可图的东西,甚至可以跳出有形的范围,去割无形之物,总之,这把刀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魔性会越来越强。

春秋时期,齐国由于齐襄公的失政而衰败。到了齐桓公当政时,邻边的鲁、梁两国都虎视眈眈,齐国非常危险。

为了改变局势,齐相管仲就献策齐桓公,命令全国上下都穿绨料的衣服。因为这种面料是鲁、梁的百姓擅长织作的,于是大量从这两个国家高价进口面料。这两个国家的百姓看到巨大的利润后,开始举国大量织绨而荒废了农业。与此同时,齐国则大力发展农业、屯积粮食。

到时机成熟后,齐恒公突然命令国内从上到下只穿帛料衣服,不再用绨料,同时宣布闭关不与鲁梁通商。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为时已晚,粮食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于是,鲁、梁谷价高涨,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三年后,鲁、梁两国被折腾到国力衰弱,不能跟齐国抗衡了,不得不臣服。

这个例子中,管仲不动刀兵不流血就打败了鲁和梁,可谓胜于庙堂之上。

他所用的计策,也非常简单,在孙子兵法中就八个字: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先用“进口面料的小利”诱惑两国的百姓,让他们自己荒废农业,把吃饭的家伙给扔掉了;然后就断了面料贸易,把“卒”派出来,让两国的百姓把以前赚的钱都吐了出来,还不算,把两国的国库都掏空了。

打仗,打的是钱粮,钱没了粮没了,就没有能力打了。

这招很厉害。

但如果鲁国、梁国并不上当,政府能及时下命令保持粮食种植,那么管仲的计策就不会得逞。

然而,还是贪,一贪就什么都忘了,奋不顾身,最后就落得: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孙子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凡事皆有利弊,没有百分百的利,也没有百分百的害,只有把利害两方面都考虑清楚了,你才可能做到趋利避害。

无论是因器失了己,还是因己误了器。最后,逐“利”之时,请时刻谨记,它的右边是把“刀”。

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是利字旁边一把刀,总有人为了那不该赚的钱,不惜铤而走险。

下面的这个视频,如果老大爷能够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全部家当赔进去了。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识别非法集资的陷阱呢?

小美整理了“三看”“三思”“三不要”

帮你识别,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识别非法集资

三看:一看是否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二看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两会、政府金融办)的批准文书,理财产品是否在其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只有工商营业执照,没有金融监管部门批文,是不能销售理财产品的,三看资金投向领域是否安全可靠。

三思:一思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理财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经营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三不要: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因为他们往往拉大旗作虎皮,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专家推荐,因为他们也可能被骗了,三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因为高利息的钱都是自己的本金。

一定要知道,你贪他的息,他图你的本。最后,小美还要特别提醒广大投资朋友,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是由参与者自行承担的,参与非法集资,法律不保护。

还请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警惕非法集资陷阱!让我们一起理性投资

远离非法投资渠道、识别诈骗套路

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