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定西文化传承——庙会

自从前些年开始,方圆几十里,大大小小的庙会多如牛毛。早些年见,庙会也是有的,但不像现在这样,多少能够撑起一座道场,能够立个山头,就能开庙会。

一般地方方神每年都有生辰(成仙)祭祀的仪式,但小门小户,断然不会发展到震动方圆几十里的大庙会场景,近些年情形大不相同,稍有来历的道场都有庙会,就是地方小神每逢祭祀日,也是大办特办,引进各种花式节目,五花八门,与早年见,开庙只为祈福攘灾的宗旨相去甚远。

近年的举办庙会已成为地方市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小门户自不必说,大家大户更是如此。

定西早年间,地处西北边陲,时而为它族所控,时而为汉族所控制,中原文化的影响不是想象中那么深,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倒是不少。

庙会正是地方政府为淳化民风而设置的庆典,希望通过定期举办庙会的方式来增加民族认同。

晚明时,有福建籍官员许珌前来鞏昌(定西)报道,官员千里迢迢,远道而来,行至途中,晚上在驿站休息时,梦到有人托梦给他,说他上任以后民间会有一些怪事发生,如果他审判不了,就去找城隍爷。

许珌将信将疑的问道,历年所编的鞏昌方志中并无城隍的记载,怎么可能有事去找城隍呢?那人说,以后我就是鞏昌城隍爷,你可以带我令牌前去上任。

许珌早上醒来一看,炕头果然有一块黑布包着的灵牌,打开一看,是文天祥的牌位。

许珌方醒悟,原来昨晚是文天祥的英魂托梦给他,遂收拾行李,带着文天祥的牌位前去上任,这就有了文天祥与县太爷一同上任的传说,文天祥也就成了定西安定城的城隍爷,并每年五月十八举行庆典,告慰隍爷。

为庆祝隍爷圣诞而举行的庙会,一般连续举办三天。重头戏是请剧团前来唱三天秦腔,每年唱的剧本也不同,一帮老头老太太,或者戏迷票友,坐在戏台前品头论足。

年轻人也称机晚上约出来,在公园里手拉手,谈情说爱。小孩子被大人紧拉着,到处看有啥好吃好玩的,总要嚷嚷着去。定西城隍庙,建在公园中,每逢庙会,天气初热,又是农闲时候,各种人都来逛庙会。

有些在隍爷庙前许过愿的人,也都会乘机前来还愿。一般都是牵一只羊,放在收羊的笼子里,对着戏台,大殿中烟雾缭绕,有些道士助阵念经,头人和还愿的人说清楚之后,给准备献祭的羊身上撒一些水,专等微风一过,羊打一个毛颤,说明这羊已经被领了,还愿仪式也就完成。

如果,这羊也像人一样,站在场地中看一天戏,一个毛颤也不打,预示着这羊并没有被领走。

那么还愿者就要再仔细询问一番,看到底是什么缘故,隍爷没有接受自己的还愿,是诚意不够还是嫌礼太轻?这就需要和负责的头人进一步仔细协商了,也是麻烦活。

前来还愿的人一般都是家中遇到什么变故,解决不了,到城隍庙前许愿,若能助他渡过此劫,明年圣诞日,定会答报。一般都是以羊为祭品,作为答报的礼物献给隍爷,也很少有不接受的情况。

如果这羊不被接受,白天又不好带着它去其它地方,城市中没吃没喝,很难安排,所以如果没被接受,是很麻烦的事。

城隍庙中并不只是城隍爷,转一圈大大小小的佛龛壁洞总共有十八处,供奉各种仙君。

有虔诚的人,冯庙便拜,十八处仙君拜下来,头都晕了,甚至于拜的人多,后边来的人只能对着前边人的崛起屁股下拜,实在不雅,也不知到底拜的是谁,只是走形式一般,倒头就拜。

后来管理严格多了,分时间分批次进入城隍,保证内部交通顺畅,流波一般,人头攒动,人挨人的挪动。也有一些人见庙就扔钱,从三五块到一百多都有。被围栏圈起的奉献钵里面满满当当的硬币和钞票,那些负责的人隔一会清一次。

磕头人多磕不了,所以就扔钱,隔得老远,三五个硬币抛过去,如果顺利抛进钵中,说明接下来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有人为求个平安,一次抛不进,连抛十几次,总有几次能顺利抛进钵中,也求个平安,满心欢喜的走了。

都说近些年宗教事务场所肥的流油,看来不假,大小庙会,每次都是人头攒动,拉动附近消费增上不说,只投钱贿神这一项的收入,都够一些小道场一年的花销,而那些名气大的道场寺庙,每年的香火收入,更是让人撮舌。

现在城隍庙会,除了在城隍庙举行之外,在西岩寺也有辅助庆典。西岩寺本是供奉关公的寺庙,后来经过历代修建,整座西岩山上有很多庙宇,也供奉诸多仙君。有三君庙,有土地庙,有送子娘娘庙,有三宵娘娘庙,有斗阵圣佛庙等等。

山上也有几个撞钟的和尚,每逢城隍圣诞时,就放一些佛教音乐,再请一些法师前来念经。法事是对外开放的,很多人本来没见过几个师傅,听说西岩寺有师傅做法事,也都前来凑热闹,看一下现在的师傅们都是怎样做法的,是不是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当然也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前来拜山,到大雄宝殿前三拜九叩行大礼,抑或者到观音大殿中低头默念观音法号,以求保佑平安。

乘着隍爷圣诞,一些游城隍的人也前来游览西岩山。尤其到五月十八的晚上,整个西岩山人山人海,都是准备看烟花的人。定西城中,唯有西岩山是可以把定西城一览无余的地方,五月十八晚上又有大型烟花表演,所以等到下午时候就开始有人三三两两登山找最佳观看位置。

与之前相比,定西庙会少了一些淳化民风的因素,多了些市井气。很多地方,庙会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文化节,大概过不了多久定西的庙会也会只是一种传统文化因素展示的平台而已,至于为什么举办庙会,大抵也没人关注,此为世事。

作者简介:

姓名:董起帆。性别:男。奔三大龄青年。职业:无(暂为学生)。家乡:甘肃定西。常住地:上海。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