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类脸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袁世凯身边真正的朋友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五十七):朋友万千,知己一人。

袁世凯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个大有抱负之人,一句“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足以见其气概。从弃文从武到投靠李鸿章的淮军,再到后来平定半岛之乱,经略清朝门户,立威于外。再到后来小站练兵,打造出睥睨天下的六镇北洋精兵,成为晚清举足轻重的庙堂权臣之一,但是又因为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袁世凯又被解除官职,差点丢了脑袋。在武昌起义之后,又被重新启用,借势而起,一番上下其手,逼迫清廷逊位,登上北洋大总统之位,然而后来又走上复辟称帝的不归路,最终众叛亲离,潦倒而终。

但是在袁世凯的这一生,以练兵统军成名,从无名小卒到名扬天下;在庙堂斗争中失势,从朝廷大员到村野匹夫;最终以权术狡黠取天下,烜赫一时却又身败名裂。他的一生大起大落,结交的人众多,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名臣、士绅、流痞等各行各业之人,可是要说到真正的朋友,大概也就一个严修而已。作为名副其实的进士出身,严修颇有才学,清正且有操守。他和袁世凯的交情是从两个人相似的庙堂理想开始的。他们都是当时维新派的支持者,在国弱民难之时,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求变。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从军事上改革,严修上疏奏请废除科举、请求开设特科,在文化教育领域改革,最终在袁世凯领衔,张之洞等名臣联名的推动下,严修的这些抱负都付诸实践,两人在清廷庙堂之上的相互成就,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其后,袁世凯的人生遭遇最大危机,光绪死后掌舵大清的摄政王载沣当权,不仅罢黜了袁世凯,而且当时满城风雨,都在传言载沣还想斩草除根,杀掉袁世凯。袁世凯曾经的盟友们莫不噤声,选择明哲保身的人太多,只有严修不顾生命危险,上奏替袁世凯求情,并且陈明利弊,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完全是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从容与决绝,袁世凯最终在各方的角力之下,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可当袁世凯成为北洋王朝的掌舵人之后,安排严修掌管北洋钱袋子这样的肥缺,他推辞不就,接着安排严修做教育总长,他反而推举了认为比自己更合适的蔡元培,严修就是这样一样有原则的人,他私底下和袁世凯仍是极要好的朋友,经常去拜会袁世凯,关于家国天下,两人一谈就是好久,而且袁世凯还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严修教育,足以体现对严修的信任。

​最终,袁世凯要称帝,身边的人都怂恿,想跟着沾点儿光,也算个功臣。严修则竭力劝说袁世凯不要逆势而为,否则只能自取灭亡。袁世凯当面对他不置可否,结果众叛亲离,不得不宣布退位,忧愤而死,在当时一片对袁世凯的唾弃声中,严修亲自给袁世凯扶灵,这大概就是所谓真朋友,因为志趣相投,你落难,我不顾性命、不遗余力地保全你;你发达,我不贪慕你的显赫、作威作福;你有错误,我真心实意地规劝你;你被天下唾弃,在我心中仍然懂得你的苦衷,这样的朋友,一生能有一人亦足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