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愍孙为国殒命,褚彦回叛主叛亲

公元472年,宋明帝刘彧病重,在临终前,他把10岁的儿子刘昱托付给了五位顾命大臣: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让他们分别掌控内外重区。当年,蔡兴宗就病逝了,474年,刘勔也在平定叛乱中战死,顾命大臣只剩下袁粲、褚渊、沈攸之三人。而沈攸之又在外镇守,所以,朝廷上的事情实际上就是由袁粲和褚渊两个人说了算。

袁粲出身世家大族,但是父亲早死,从小就是孤儿,祖母可怜他,给他取名字叫做愍孙。到成年后,袁粲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到了朝廷辅臣的地位,可以说是殊为不易的。宋明帝刘彧是一个猜忌心非常重的人,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杀光了哥哥孝武帝的后代,自己的弟弟们也被他诛戮的所剩无几,对于大臣,更是宁可错杀绝不姑息,而袁粲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了刘彧的信任与看重,足见他的过人之处。

袁粲在刘彧做皇帝之间都叫袁愍孙,他非常仰慕荀彧的儿子荀粲的为人,多次跟皇帝请求改名,之前的皇帝没有答应,到了刘彧登基后才同意他的请求。袁粲对于宋明帝刘彧的知遇之恩很感激,在他去世后尽心尽力的辅佐小刘昱,可是小皇帝不争气,年纪不大却干出了很多荒唐、出格的事情,也杀了很多大臣。但是刘昱对袁粲的忠心还是看的到的,所以对他并不反感,也没有废黜袁粲的念头,而对于另一位辅臣褚渊则就不大待见了。

褚渊字彦回,他的父亲是宋武帝刘裕的女婿,褚渊本人也因为相貌堂堂娶了宋文帝的女儿,家世相当显赫,他以皇帝姑父的身份做了辅政大臣,按理说他应该是比袁粲更受信任,但皇帝却并不喜欢他,褚渊自己也知道皇帝对他的戒心,所以就倒向了当时掌握了朝中军事大权的萧道成。

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小皇帝刘昱想杀掉对自己威胁很大的萧道成,但消息泄露,萧道成准备先下手为强。不过此时萧道成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得到朝臣们的支持,于是先找到袁粲和褚渊,旁敲侧击的说皇帝昏庸,是否考虑另立的事情。褚渊一言不发,袁粲马上表示反对:“皇帝年纪还小,我们应该尽力的辅佐匡正,而不是行废立的大事啊。”萧道成知道袁粲是不会支持自己的,但考虑到如果不马上行动,自己可能就小命难保,于是冒险派人进宫杀掉了皇帝刘昱,另立他的弟弟刘准为帝。

袁粲第二天得到消息后,已经无力回天,只能被迫承认新皇帝,不过此时他已经看清楚了萧道成的真面目,决定暗中积蓄力量,为保卫刘宋王朝做出自己的努力,不辜负宋明帝的顾命之托。

几个月后,在外镇守的顾命大臣沈攸之发兵讨伐弑杀君主的萧道成,与此同时,袁粲在京郊的石头城也准备发兵清缴萧道成。在发兵入京前夕,有人就跟袁粲说是否要争取同为顾命大臣的褚渊一起参加行动,袁粲说:“褚渊心里大概知道我要做什么了,如果他还顾念先帝的恩情,不去跟萧道成告密就行了,我也不会强迫他跟我一起,事情成功后,也不会怪他。”

奈何如此坦荡荡的君子,遇到了无耻的小人,身为国戚的褚渊,完全不念宋明帝的恩情,叛主叛亲,在看出来袁粲有动向的时候,就早早的去向萧道成告密,使萧道成提前有了充足的准备。袁粲发兵的前一晚,又有同伴不小心走漏风声,萧道成先发制人,派兵围攻石头城。在敌军的猛烈攻势下,袁粲守不住城池,跟亲信下城墙准备回府交代后事,刚一下城楼,就被萧道成的手下刺杀身亡,儿子袁最当时以身掩护父亲,也一起被杀,父子二人都壮烈殉国。

两年后,公元479年,萧道成篡宋登基,建立了齐国,褚彦回作为开国第一元勋被任命为司徒,不知道当时他是何心里,还记得过去同朝为官的袁愍孙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