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重要的起义,七十二壮士殉国,点燃革命烈火

清朝末年,政局动荡,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在列强的欺压下签订了一条又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爱国人士组织的大大小小的起义是数不胜数,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在相继九次革命发动失败之后,加上清政府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且收效较好,无数的爱国人士陷入了革命的低潮,纷纷将身心投入改革的活动中,发动革命的空间是更加狭小,成功几率越来越低。

但是在这种低迷的政局背景下,孙中山等人仍然对革命抱有极大的希望,孙中山集结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大力鼓动大家对革命的信心,与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决计在广州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起义,直接推翻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的统治,直捣黄龙。

孙中山吸取前几次革命失败的经验,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武器弹药,可谓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偏偏军队中就出现了一颗老鼠屎,温生才打草惊蛇,惊动了广州政府,大量武器被缴,无数的据点被端。

武器被没收,人数的减少,给起义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当时起义的领袖黄兴不肯就这样不战而落败,凭借着一己之力,带领着区区一百来号人准备直接剿灭督署。

硝烟弥漫,革命者的呐喊声响彻天际,却也敌不过蜂拥而至的清兵,革命者前仆后继,用鲜血浇灌了祖国腐败的泥土,最后多名革命者牺牲,黄兴杀出重围,轰轰烈烈的起义再一次失败告终。

虽然失败,但是这次起义极大的鼓舞了人心,增强了人们对于反抗清政府的决心,爱国人士纷纷脱离清政府的束缚,走上街头,用血肉之躯与清廷对抗。如果说这是星星之火,那其后的革命烈火就是它点燃的。

黄花岗起义极大的削减了外国列强的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从骨子里不敢低估中国人的铮铮铁骨,也同时给岌岌可危的清政府又一次沉重的打击。随后有规模有部署的武昌起义发动,风雨飘零中的清政府终于烟消云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