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名将,赤胆忠心,为何穷途末路报国无门?

已经是战国后期了,秦国已经成为七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并连续得到了来自楚,魏,韩,诸侯国的大片领土。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国,赵国因为良将守边,于是秦国想消灭赵国的野心多次落空。

秦国一心想完成统一,赵国便成了最大的绊脚石,两国战争蓄势待发。公元前262年,秦国攻下赵国四座城池,第二年,秦国又乘胜追击,目标是赵国重镇长平。赵国孝成王听到消息,派遣老将廉颇迎战。廉颇知道秦军的气势正旺,万不可硬碰硬,就占据着长平,坚守不战,以拖延时间来来瓦解秦军。

果然秦军进攻了很多次,都没有奏效,秦军身在赵国,粮草有限。弄得秦军主帅很是担忧,秦兵们军心涣散,都对攻下长平失去了信心。秦王知道廉颇不除去,就不可能攻下赵国,就派人搞了离间计,想让廉颇失去信任,退出战场。赵国孝成王却昏庸无能,对廉颇不满。心想道:廉颇坚守长平,不敢出战,实在是软弱无能,胆小无谋。于是派赵括接替了廉颇。

廉颇知道自己的君主中了敌国的离间计,很是愤怒,一气之下,脱下战袍,来到了魏国。廉颇遗憾说“赵括无实战经验,更多的纸上谈兵,怎么能率兵打仗。这下,赵国要完了。”果然,如廉颇所想的哪样,赵括到了长平,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与秦兵硬碰硬,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在这场战役中赵括也中箭身亡。

那是忠于国的赤子之心,使得廉颇听到这个消息后,痛不欲生,号啕大哭了数日。至于孝成王后悔也已经晚了。廉颇身在魏国心在赵国,许是怀念故土,一直为赵国的安危担心。想着赵国屡次被秦国大败,心中闷闷不乐。有一天,赵国的一位使者来看老将廉颇,说是赵王十分想念,特地派来,说是廉颇的身体若是还康健,就继续统领军队,。廉颇见到故国的人,很是开心,听到使者的来意,便马上准备好酒菜,盛情款待。

这一天,廉颇食欲特别的好,吃掉了一斗米的米饭和十斤肉,还喝了酒。酒足饭饱后,廉颇披上战甲上马,在门前奔驰起来。在马上弯弓射箭,表演了超人的骑射。雄姿英发,一点也不像上了年纪的老将。表演结束后,廉颇拉起使者的手,郑重的说,你看,我的武功不减当年吧,你回去给武王说,我廉颇从来没有忘记报效赵国啊。

话落,廉颇红了眼眶,使者劝慰说,“我一定秉明大王,让大王重用你。”廉颇哪里知道,他的仇人买通了使者,陷害了廉颇,编了假话。天地无情,廉颇这一等,就是永远。后来楚国把他请去,给他优厚待遇,廉颇也无力效忠,念着自己的赵国,含恨而终。只留下叹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