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百家争鸣,儒墨并称,为何墨家突然消亡?

春秋百家争鸣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当时人称“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这样一个学术流派,到汉初基本就绝迹了,甚至司马迁写《史记》都着墨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墨家毫无疑问消亡于统治者的强力打压。墨家是一群什么人呢?他们有崇高理想,主张兼爱(人与人之间平等相爱)、非攻(反对战争);他们非常有自律精神,推崇节约、反对浪费,他们“以绳墨自矫”,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墨家得名的原因。这种思想,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无论如何也不会被统治者推广,否则自己的特权怎么办?

墨家一直被统治者当做社会不安定因素。儒家只是一种思想,而墨家是一个严密的团体,首领是“巨子”,这些人各负奇才,能量很强大。他们为了正义,很勇敢地参与社会事务,甚至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西汉的陆贾曾说:墨门多勇士。《淮南子》说“墨者皆可赴火蹈刃”。据《吕氏春秋》,墨家有一任巨子孟胜,出于道义为楚国守城,他带的183名弟子全部战死!

看过电影《墨攻》的,应该都对刘德华扮演的墨者印象深刻,墨者就是这样一群有战斗能力的人。在太平盛世,他们就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墨家不被统治者待见,但是他们的精神品格却一直流传。西汉多游侠,他们能力强、生活自律,言必行、行必果,到处伸张正义,司马迁对他们推崇备至。一直到现在,金庸小说风行天下,郭靖、乔峰、张无忌,也都是墨家精神的践行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